硕士论文你有哪些经验与收获?

作者:  时间:2019-01-07  热度:

  3. 王子提着一把金光闪闪的剑而不是破斧子烂长矛登场(你的方法好在哪里,别人sui在哪里)

  老板说写论文就是写童话嘛。其余的也不过就是把这些东西细节讲一讲。做研究很简单的。

  听完我就不想再做研究了。合着我写到吐血掉头发的时候大牛都把写论文当给小盆友写童线

  一般来说你所接触的都是你学校的人,不能代表其他所有,或者“大部分”吧。

  我个人觉得我在本科和硕士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都是我在读书过程中收获最多的时刻。

  过程极其严谨,不得松懈偷懒,编造数据会受到难以想象的惩罚,写作的每一个引用出处导师都会亲自看过,并且不断告诉我们“不要偷懒引用别人翻译好的,去找原文来看!”

  答辩时如果碰上严厉的老师,而你的论文不够严谨漏洞太多,当场让你难堪,回去重写。

  我很幸运地拥有三个导师,本科一个,硕士两个,都是一等一的好老师。硕士时候选择失误选了一个国内业界大牛,

  但由于公务繁忙基本不理会我们,失落之余很多人都享受轻松的生活了,我却主动和另一个老师表达“想跟他做研究”的意愿。真正的好老师不会让想学习的学生失望的,我就成了古怪的“插导师生”。

  期间也有过被排挤、不好受的时刻,但我始终坚持,跟随这个导师是我最最明智的选择。

  研一很累很累,除了正常上课修学分外,每周要读很多文献,做汇报,一上课就是接近四个小时,有时没有讨论完老师还请我们吃外卖,吃完下午继续讨论。每次课上完都要睡好久才能缓过来(囧= =)

  ,也就是研二上就开始准备,从讨论选题入手(结合你的兴趣和导师的意见),选择研究方法,内容分析的就开始收集样本,做市场实验(和实验室不同,大致就是让被试在不知情的条件下做出选择,得出哪种市场策略较好)的就准备实验材料(PS材料、调查问卷等等)。

  这也是一个经验,如果你决定开始做了,请每周都确定一小步计划,规定自己必须完成,在这过程中你会清晰看到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找导师讨论。)

  我的实验做了三次,前两次设计都或多或少有问题,不行,重来。你必须对你的数据保持绝对的客观和严谨,再去分析可能的原因。如果你的研究连“可重复性”都做不到,后人如何在你的基础上继续探索?

  我们做学生的,至少要有这样一个意识:我们读书不是废的,至少可以推动这个世界一丁点。

  ,因为到时你就没时间写了。这个我深有感触,我写了一大半,还留一点想实习的时候写,现在一点都没动,每次想动都感觉“连不上了”,没有那个学术环境。在此提醒还未写作的童鞋,一鼓作气写完,再去找工作!我也有见过某学姐,先忙着找工作,年后才开始写论文,到四月根本写不完,不断被打回来重写,最后差点没过。

  大学是很水,但不妨碍你学东西,写论文同样。你以为论文多数人都是混过去的,但选择”我也这样“还是“我不一样”,真的只取决于你自己。或者你还可以怪责老师督促不力,问题是老师其实没有义务提醒你,他的作用只是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你指导。

  如果你不多去争取老师,和老师连脸熟都谈不上,你怎么会知道他有多严谨的思路,多深的学识?

  恰好遇到我的论文字数要求是别的专业的2倍,我所有其他科目都是一次过达到A(中国学生你们懂的),但是因为按照以前国内的思维模式,research methods这科的结业作业,也就是论文的proposal,居然挂了,而且还是个很低的分数,那一段日子真是不堪回首,论文延期半年才完成,还好论文经过不停的跟老师沟通,以不太理想的分数过了。废话不多说,master在英国的定位实际上就是教授给你研究方法,到博士才是学专业的时候,所以master的论文最看重的是研究方法,翻译过来实际上就是我们说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法。下面从一个论文应该包含的内容逐一简要分析:

  一、选题:英国master的论文永远见不到国内这种:论中国XXXX,论世界黄金XXXX。。你要是说自己要写类似的题目,老师会直接问你how? 你怎么去研究,你的数据怎么来?你在每个省或者国家的采样率是多少?你有多少人的团队完成这个事情?你有赞助商么?你总不可能告诉他,老子google的,俺们大学都这么干。所以选题必须是小范围的,明确的,可以实现的,听起来不是那么离谱的。而且要明确在可以实现的小范围你研究的对象主体,例如一种商品的市场,一个或者几个主要消费人群,一种或者类似几种服务等等。

  二、如果按照正常的格式,第一页应该是致谢,首先感谢各位老师,然后感谢同学朋友的友谊,感谢宿管大叔大妈提供给你宜人的学习环境,感谢你的父母,你的爱人(如果有的话),你甚至可以感谢你的猫和狗。一般这段大家都写得很真诚,因为如果按照正常的写法,致谢这篇东西是最后论文完成的时候写的,那时候每个人都已经经历完了论文的考验,心里怀揣的都是满满是辛酸苦辣,那真是个男默女泪的时刻,有时候我想起我写致谢的情景,觉得论文就像一个宗教仪式,我此生第一次系统的写了一个这么长的东西。。

  三、略去什么版权声明、授权和归属以及目录这些不谈,接下来的部分是Abstract ,即我们说的摘要,这一段只很简要的一段话,介绍写此论文的原因,采用的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最后得出了哪几个主要结论,以及根据结论可以得出的主要建议或方法。一般来说只要你论文不是抄的,这一段也是最后写。

  (手机好累啊,看看大家反映再更新了,更新送万能英文学术文章段落组织结构。哈哈)

  abstract: 简略背景,为啥要写这篇论文,主要研究啥,主要结论是啥

  这个部分要涵盖你接下来要研究的所有问题的背景资料,这部分用三个字总结:“是什么”

  先写两个大类,量化法(quantitative)和定性(qualitative)法,量化法常用:平均数,正反比例关系,加权平均数,波动性,波动系数,概率等等;定性法常用于特定范围内的数据收集,例如年龄阶段,收入水平,性别,身高,区域等等你能定性的。当然你不能上来就说老子夜观天象准备用定量法,你还是要用别人的嘴巴说话,例如张尼玛说过社会性调查可以用定量法收集特定数据。。周尼玛也曾指出。。。

  然后还有个必不可少的,以上方法的局限性,比如你要说明老子没钱只够发50张问卷,或者你要礼节性的说定性法是基于行业过往研究和自己的学术造诣,难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等等。

  3、要注意些什么如果我的methodology里包括问卷的话,能麻烦赐教我要怎么分析这些数据么?

  写在最后:中国学生一定记得最好选你导师比较陌生的局部来写,写中国的就行,中国的市场,中国的金融,中国的物流,银行,民航,邮政所有的所有对他们都是一个谜。

  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尤其是英文文献。什么叫做大量呢——按照我们导师的线篇。没开始研究的时候觉得这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啊,而且英文文献怎么说也是20+页的~但是着手研究之后,才发现确实要阅读这么多,才能对所研究的领域有个大概了解,并且神奇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提炼出自己想要研究的方向以及与前人研究的不同(即自己研究的创新点)。真是量变引起质变~或者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啊~

  二,在确定自己研究主题之后,还是要继续阅读论文。这次的阅读主要就是看别人是如何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的。记录前人的研究方法,并总结,然后依葫芦画瓢,设计自己的研究,在设计时要考虑自己研究的创新点如何体现。

  三,设计实验如何能够检验一个人的逻辑性和严密性。通过设计实验,让我对“逻辑性”这个原来我并不太明白的词汇有了些许理解。

  四,我目前在写文献综述。我认为写文献综述是一件特别锻炼人的事情(虽然我特别不想写!)。首先,如何对文献综述进行谋篇布局,即安排该部分的结构。其次,文献综述的写作能够充分体现一个人的提炼、归纳与总结的能力。因为写文献综述就是对所阅读的研究领域的论文进行提炼、归纳、整理和总结。

  先写这么多,总之目前的小体会就是阅读论文很总要!可以说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可以说是类似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但是阅读论文的过程比较痛苦,尤其是刚开始并不入门的时候,阅读速度很慢,而且读了一整篇也不一定能够明白作者到底在说什么。需要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入门,才能做到快速阅读,比如,阅读“摘要”,阅读论文谋篇布局的结构,阅读“结论”,阅读我认为的重点等等。这些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恐怕就是个人情况不同,需要自己去体会了。

  ,即别人以80后为研究对象,那么你以90后为研究对象去写就可以了。(不过现在对90后进行研究的研究成果也蛮多的了。)

  ,这一种写法难度最大,这种创新实际上要求有着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换而言之,就是需要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方向,研究意义上,自然是填补了这一方面的理论空缺。对于硕士论文来说,没有创新的论文,都是很难通过外审的。

  而论文的创新实际上也很好找,就是直接去知网数据库搜关键字,随便举一个例子,现在手头上正在写的一篇硕士论文为例。具体名字就不在透露了,只说思路。第一步,在知网数据库搜关键字微信运营,可以发现,对写的人比较多,这种情况下,就算换了研究对象,也比较难通过外审,主要原因就是,同类型的研究对象写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例如纸媒微信运营。如果要写这一方面的内容,也可以写,例如你可以写养老机构微信运营策略研究,没解检索到,这就是研究对象上的创新。

  这样来看,写的人就非常少了,结合媒介生态学去写微信信运营的,只有2篇硕士论文。这样的话,在找一个比较冷门的研究对象去写,外审100%过。

  论文框架的安排是否合理,是外审考核当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就算你的论文创新在好,框架有问题,章节与章节之间衔接的不紧密,写出花来,也难通过外审。

  硕士论文,含金量还是蛮大的,当然喽,你也可以反驳我说,谁谁抄袭谁谁的论文,一样过,仁者见仁吧。

  硕士论文你参考期刊文献的话,我只能呵呵了,毕竟,期刊的写法上,主要就是抄硕论,暴露了,请无视。

  所以在第一步,就是要对参考文献进行筛选,从核心期刊里面找和你的研究内容相关的文献,当然,你阅读不阅读,对你的论文帮助大不大,这些东西,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要让参考文献变得高大上起来。

  具体方法就是知网数据库自带的检索功能,知网数据库的检索功能我忘记怎么用了,这里我就用维普期刊资源平台为例,来说下吧。见下图:

  翻译过来,就是文中错别字多,需认知修改,如第1、4、6、10、14、15、16、25、26、42、43、45页均有。

  (二维码自动识别)欢迎点击我的另外一篇回答阅读:什么样的硕士论文算优秀论文? - 子邢的回答我已委托“维权骑士”(

  <

  概括:我是电脑游戏专业,time(程序demo)+time(论文写作)==三月+,其中论文写作部分大概3周左右,1w7 words _。千万不能小看写作,这个可能会被像我这样平时就不太爱动笔的工科同学轻视(而且刚coding完有极度恶心的感觉-_-)论文才是让别人明白你的研究价值的部分,甚至这个部分还能学到更多东西,对将来的提高和进一步研究方向或者找工作有很大帮助和启发,建议至少预留一个月。1.a. 平时的积累是宝贵的财富,好习惯可以造就“天才”假象:建议还没有进入论文准备阶段的同学多关注专业领域或者爱好领域的问题,多阅读,多想多思考,比如经常向自己发问:这样做不会有什么问题吗?面对一个看到的现象或者问题自己会如何应对?(推荐看看ted,相关的外文wiki啥的,各领域有很多专业的网站。) 这样对决定要研究的方向有很好的帮助。个人感觉最好养成写日记或者blog的习惯,经常回头翻看会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发生。这也不全是为了做学术或者过了论文这一关,也是生活小情趣吧。b.开题以后尽早进入状态,千万不能怠慢,一切问题一定要实践以后才会发现水有多深,大量的reference连环套是你一开始不敢想象的,但是慢慢的就好了,还可能激发你的强烈的兴趣帮助你加速。一个健康、不可动摇的时间表至关重要(建议杜绝熬夜,咖啡一天最多一杯:p)。个人觉得最好的节奏是每天解决一个大问题的量足矣,带着计划进入第二天,保持好心态,如此迭代。如果你实在废寝忘食了那自然牛掰了,趁热烧热血...

  2. 我们的老师也是说论文写作就是给别人讲一个故事,强赞“珵cici”前面说的勇者斗恶龙的例子lol,论述过程中尽量假设这个人对你要说的东西不了解,因为可能其他相关领域的人也会对你的题目感兴趣,比如游戏领域里,AI,数学,物理,程序,设计者都有可能读你的文章。借助reference来帮你节省过多的解释。

  3. 如果你是有项目在手上做,不妨一边做一边写,这是我从我的老师那里得到最大的启示,开始我觉得这太扯淡了吧,我哪有这些个精力,代码都让我吐血了。不过论文写到后期我才发现还有很多问题可以改进,还有好多有意思的东西让你兴奋到想去尝试,所以这一是警示早早开始研究,才有跟充裕时间;二是研究,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也能得到很多灵感。我们甚至总结出了一个叫论文焦虑综合症的东西,是说论文期间,每天坐在一起吃饭就各种感觉很棒的点子。不过后来我们发现这很有逃避写论文,只想动嘴皮的嫌疑.......

  最大的收获就是碰到了一个每次例行会面没什么大方向上的问题就只会对你说good、nice,个人主张或想法上不会给你肯定或否定答复的老师。也许很有人会觉的这个老师在水你,但有可能这才是个好导师。这样我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虽然过程注定是觉得孤独,很痛苦的。导师发现我偷懒就会超严肃地提醒我的好导师。他帮助我加强了时间观念。

  虽然这个过程中写下来的字并没有被用于我最后的论文,但是,我认为这是我整个硕士学位中最大的收获。也是我最后能快速提交论文的基础。

  我的导师是属于极品性(也许极品的是我),总之,我参考了无数论文写成的论文她就是不满意,就是不让我答辩。我和她做了无数次沟通(包括实在不行了,走关系路线),她也不满意。最后,终于明白了,原来她一定要有一个理论模型。于是我用了,于是OK啦。

  3,论文的摘要,目录,导论,结论一定要写好。你的导师和答辩老师,基本上不会整个阅读你的论文,把这几个部分写好,其他就是字数的问题了。

  4,至于论文怎么写,网上有很多可参考的模板,多阅读相关文献,自然能水到渠成。

  经过了一翻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说到经验与收获,我觉得最大的收获还是得益于导师的谆谆教导,从确定课题开始,不断研究、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实验,每一步都倾注了自己的努力和导师的教导。

  2.确定题目是比较难的,在论文选题允许范围内选自己熟悉的领域,确定题目后不要随意更改方向。

  3.大纲确定的技巧:查资料过程中,都会搜集很多期刊和图书文献,而大纲的确定很难综合各种期刊文献(因期刊都是独立主题的),所以我的大纲在是以相关图书的目录为基础,以一种图书为主建立自己的论文大纲,理论部分收集各种资料补充,实践部分结合自己工作实践自行修改,这样写起来非常迅速。

  5.论文格式很重要,自己不需在排版上浪费时间,而是要专门找学校附近的论文排版室,他们相当熟悉学校的要求。

  6.何时找导师,这个跟学校具体要求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只需3次,第一次,确定题目和大纲;第二次初稿完成,第三次送审定稿前。并且邮件沟通很方便,不必次次面谈。

  论文对于硕士,尤其博士,是必须的一种技能,也是一道难关。所谓大道无形,小道可走。下面给出一些博士期间的写作心得,希望能有所裨益。论文可以有三个境界:毕业、科研、贡献。

  1读什么论文读论文,需要读经典的专业基础论文、survey(概述)论文,及5-10篇左右读新的高质量的专业论文。

  好的论文怎么找?首先找专业领域中好的会议、期刊;其次,经常访问专业领域有名的实验室、研究员的主页,关注其发表的论文方向及内容;50-100篇,半年;就可以开始动手写论文了。

  什么是idea?怎么样产生?idea一般是在读论文的过程中产生的,给出三种比较简单产生idea的方法。

  (1)第一种弥补缺陷法。即去发现别人论文中的weakness(缺陷)。你在读很多个论文时候,就会逐渐发现,每一篇论文都不是完美的,解决的都是某一方面的问题。很多论文,尤其是经典论,都有很多论文跟着去提高和改善原来论文的效率、方法什么的。因此,你可以根据这个特点,去找你感兴趣的论文的weakness,你提出相应的弥补缺陷的解决方案;

  (2)第二种新型方案法。就是提出与论文不同的解决方案,你觉得你在性能、方法、效益等方面有新的方法,那就产生了新的idea,不断地磨合,修正,完善你的idea,就慢慢成为一篇比较好的论文;

  (3)第三种减少约束法。即减少论文中的assumption(假设),一般来说,所有的假设都是约束条件,去除约束条件就是形成新的方法的过程。

  这三种方法是比较简单的、操作性比较强的方法,比较有针对性的产生idea,避免看论文中的茫然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在产生idea过程中,不要想着憋大的idea,不要试图完全推翻或者建立自己的体系。在目前阶段,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好高骛远,往往会半途而废。你有一点点的贡献就好。没有一篇论文是完美的,而任何人的工作都必须在其他人工作基础上进行的。

  (1)首先,最忌讳的是一篇论文反复读前面的几段。要读,尽量一次性读完,不管理解多少,尽量一次读完,你可以一篇论文多读几遍。不要放。很多人都是,觉得读起来难,读一读,放一放,然后再从头读。好像烧开水,没等开锅呢,就凉凉了,然后再烧。

  (2)第二,读的时候带着想法读。读论文不是相面,你要看看内容是什么,和以前的有没有区别,有什么不同,有没有weakness。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就忘了这个事情。怎么办呢,就是每次看完,对这篇论文做个总结,总结一下论文的主要阐述的内容和方法,和以前的对比一下,这样,就把论文吃透了。好的论文不妨隔三差五的多读几次。

  (3)第三,看到好的句子,记下来,然后自己写论文时候改一下就可以用的。尤其是读native的论文,非常必要。论文的文风怎么样,整个文章的版式,句子的书写,词汇的使用。论文读多了,就很容易把专业词汇积累下来,所以,尤其在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把好的句子、单词记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非常推荐大家这样去做。

  写论文和读论文过程类似,包括确定论文的性质,论文的目标(发表到哪里),写论文的方法。要了解论文的组成是什么,每一部分应该怎么写,然后再进入写论文的过程。

  在具体写作的时候,需要考虑下面的过程:写什么性质的论文。如会议论文、期刊论文、letter、regular paper,或者写的是综述(survey)、方法、理论等等。不同的论文的对象,载体,篇幅,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比如,会议论文、短论文等对新的要求比较高,比较短,其他的次之,所以论文写作要集中在新的方面;而期刊论文等对新的要求之外,还要求完善、高质量,所以写作时候要系统性和创新性并重。

  写论文的目的是什么。第一,你想要发表的地方是什么,会议还是期刊。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要求,尤其是期刊论文。所以,在写论文之前,尽量确定要投的期刊或会议。然后,去阅读几篇最新的该期刊或者会议的论文,明确一下体例和内容大致规划。重要的是,你选择的题目和投稿对象的要求尽量切合。第二,你想要发表的时间,一定要有个发表的时间点。一方面,人都是有惰性的,你限制了时间点,就能很好的督促你,你可以多选择几个,这样你就会处于忙碌和兴奋状态,成果就会快而且好,否则非常容易消极怠工。另一方面,很多毕业生,需要在写大论文之前,需要得到论文的接收函。在时间规划上也是有要求的。如果想在时间上快一些,可以找一下相关刊物的special issue或者special section等,一般这特刊,出版的速度相对快些。一定要提前谋划,无论是会议还是期刊,一般要提前半年以上。

  写论文的方法。首先了解一下论文的结构。通常一篇论文包括7个大的部分,每页大概10段,每段大概4,5个句子。所以,一篇会议论文大概200-300个句子罢了。一小时写5句,一天写一页也就差不多了,一周也就写一篇论文吧,当然前提是idea什么都比较成熟后。其实,如果线天也就可以了。

  (1) Abstract——对自己工作及其贡献的总结:a)阐述问题;b)说明自己的解决方案和结果。(150-200words)

  (2)Introduction——背景,以及文章的大纲、你的贡献:a)题X是重要的;b)前人的工作A、B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c)A、B有一些缺陷;d)我们提出了方法D;e)D的基本特征,和A、B进行比较;f)实验证明D比A、B优越;g)文章的基本结构,大纲。(1page)

  (3)Previous Work——说明自己与前人的不同:a)将历史上前人的工作分成类别;b)对每项重要的历史工作进行简短的回顾(一到几句),注意要回顾正确,抓住要点,避免歧义;c)和自己提出的工作进行比较;d)不要忽略前人的重要工作,要公正评价前人的工作,不要过于苛刻;e)强调自己的工作和前人工作的不同,最好举出各自适用例子。

  (4)Our Solution——描述自己的工作,可分成多个部分:a)从读者角度阐明定义和表示法;b)提供算法的伪码,图解和相应解释;c)用设问的方式回答读者可能提出的潜在问题;d)复杂的冗长的证明和细节可以放在附录中,这里关键是把问题阐述清楚;e)特例和例外应该在脚注中给予说明。

  (5) Performance Analysis——验证提出的方法和思路:a)合理地设计实验(简洁的实验和详尽的实验步骤);b)必要的比较,突出科学性;c)讨论,说明结果的意义;d)给出结论。

  (6) Conclusion——总结、前景及结文:a)快速简短的总结;b)未来工作的展望;c)结束全文。

  (7) References——对相关重要背景文献的全面引用:a)选择引文(众所周知的结论不必引用,其他人的工作要引用,经典的和新的论文要引用);b)与前文保持一致。

  首先,写论文时候,最好一气呵成。千万不要犹豫,今天写点,明天写点的样子。那样往往写不好论文。一篇SCI论文,我想,一般最多用一周多一点的时间写完主题部分;而一般会议论文2,3天即可。当然,一些实验可能需要时间长些。无论如何,不可以拖延。可以说,每篇论文都可以发表,所以你写出的论文肯定是有成果的。

  其次,写论文时候,有些需要注意的语言表述的地方。首先,尽量拼写、语法正确。保证全文没有单词错误和明显的语法错误,这个非常重要。论文学术是非常严谨的,错误拼写容易让人觉得水平不高。另外,写作句子尽量简单,每个句子只包含一个意思,这个和中文论文差别很大。记住一定用简单的句子,一般情况下,即使算上从句也尽量不要超过两句话。第三,避免用口语。例如so、the same as、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等等。从native和好的论文里面,把重要的连词的应用学好。如therefore,however,moreover等等,尽量装着学术化一些。第四,尽量避免第一人称,we怎么怎么地。

  论文的组成元素。通常,包括图形、公式、算法、证明等等。论文应该是图文并茂的。通常情况下,如果读者是同一领域的研究人员,他们看完论文的图片及图注就可以知道这篇文章大体所做的工作。因此,要标注好每一幅图片所展示的信息,但尽量简洁。图和文本要保持一致,并且互为补充,所有图在论文中都是必须提及的。不同的图有不同的要求:

  (1)对于说明性、功能性和流程性等的图,我建议一般先自己在纸上手绘大框,这样方便设计、修改,等定型后,在用专业工具绘画,这样一般效果很好而且节省时间。

  (2)另外,当采用柱状图、折线图等,优先用黑白色,然后是灰色或阴影的,最后才是彩色的。据说有大概10%的男性是红/绿色盲,因此要避免使用红/绿色,而且打印时候大多时候是黑白的,所以,在采用颜色标识的同时,尽量加一些标识性的线条标志,要有区别于其他区域的大小和形状。对于这些性能分析、对比等,在解释时候一定要尽量说明图的形成原因,并包括数据。如与谁相比,能效提高百分之多少,什么原因造成的等等

  (3) 第三,作图工具一定要专业,尽量避免用excel等做,通常做的不是很好看。图的质量一般是300dpi以上,所以如果可能,尽量用专业工具作图,然后粘贴。在论文录取后,尤其期刊论文,一般需要提交高质量的图片,尽量是jpg和tif格式的。

  (4)最后,论文排版要尽量和论文要求一致,直接使用投稿对象的模板。如果latex等熟悉的朋友,尽量用latex,排版的质量非常棒的。

  除了图,论文里面还应该有公式、算法、证明、定义等。一定尽量用专业的东西编写,这些地方尽量不要用图片。整篇论文要尽量用多种元素说明,避免整篇大片大片的文字描述。

  最后,好的论文要有好的明确的题目,我一般是先写一个然后整篇论文写好后,查重、修改、定稿。查重目的主要是了解下重复率是多少,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其次还有助于论文的修改。关于查重系统的选择,参阅简书文章:分享几个论文检测系统,有免费查重试用

  好的论文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完成一篇论文后,先通读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要更改的。一般来说,更改有本人更改和他人更改两种。写完之后通读一次,先不要再读,放两三天再说。这样容易产生新的更好的想法,然后再仔细更改。更改是个打磨的过程,必须字斟句酌,可以参考其他好的文章,对照写。改论文绝对不是查缺补漏那么简单,要从审稿人、读者多个角度去看,想想读者能从你这个论文里面获得多少、想看的是什么。另外,一定请领域朋友帮助审查一下,以便检验论文的正确性和新鲜性,而且可以对一些术语用词进行改善。

  改好之后,就是投稿。一定要选择和自己论文非常搭的期刊或者会议投稿。如果是正常期刊的论文,一般随时都可以投稿。但是对于特刊、会议一般是有时间限制的。对有时间限制的,建议尽量提前一两天投稿。我见过很多人,都是非得到最后那天才投稿,这样如果发生意外就不好补救了。另外,有些期刊为了增加公正性,要求匿名投稿,这个一定要注意。

  最后,不管论文接受还是被拒,都会有比较好的意见回来,一定要认真阅读这些意见并做相应的修改及反馈。

  (1)论文的滚动问题。一个方向,发表一篇论文后,不是就完成大吉了。还有尽量深挖你这个课题。一个主题多种实现方法。一个好的idea,我觉得怎么应该发一到两篇conference和一个journal

  以上是自己在做研究时候的一点点小心得,为写而写,寸光短视,指望有所裨益。论文问题是个小问题,作人和做事才是真正的大问题。大家做研究、写论文、申请项目,一定注意多交流、多沟通、多参加学术和其他活动,多交朋友。学术问题对于个人来说,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更多的都在学术外面。祝大家多发论文,多交朋友,享受痛并快乐的论文。

  ,它能够支持你四个月不间断的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收集数据,然后来写你的论文。其次呢是要确定这个问题是能够被解决的。2. 怎么找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呢?我给大家的建议呢是从你去上硕士课程的一开始你就要应该

  自己对哪个领域的研究是感兴趣的。3.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之后,要确定三到四个比较有名的期刊。这些期刊要

  .因为这些期刊都是非常前沿的研究,你会对这个这个领域所发生的一些研究,研究者所关心的问题有一个非常前沿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还有一个非常好的方面是这些研究者通常会在他们的论文或者期刊文章的文末提出这个领域之后会有怎样的发展,也就是对这个领域的前瞻性的总结。4.我们的研究其实归根结底应该是去推动理论的进步,在这个领域有

  。所以有趣和有益是不够的,同时我要保证在短时间内这个研究问题能够被解决。在英国的话硕士阶段的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其实只有四个月的时间,虽然你的研究问题可能是非常有趣,但是在四个月的时间里你可能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毕业论文怎么写

  是我要去研究中国留英预科生的学习信念。但是这是一个非常笼统的一个概念。所以我把它分开来,首先要调查中国留英预科生在预科阶段的自主学习信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其次我要看是什么环境因素导致了这些变化。然后要看这些学习信念上的变化是不是对学习行为上的变化有影响。大家看我这三个研究问题,紫色标出的字体是这三个研究问题所涉及到了哪些核心概念。那么蓝色标出的字体是对每一个核心概念是怎样的问题类型。这两方面决定了我们要用这样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式去回答这三个问题。好我们在确定了这些之后,下一步要做什么?2.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几个核心概念,也就是研究中需要的世界观。

  (1)第一种是实证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包含有很多的因素和指标,我们通过测量的方法来了解这个世界。

  如果我不存在的话那这个世界就不存在。所以我们说这个“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佛陀”,或者是说“我思故我在”这样的概念都是建构主义的世界观。(3)还有一种世界观是实用主义,它是不拘泥于建构或者是实证的。只要我能找到对每一个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案,那什么样的世界观我都可以接受。

  3. 不同的世界观对应的是不同的方法论。实证主义的世界观所对应的方法论,比如说实验。通过控制变量,通过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看某一个变量对整个现象的影响。但是在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会有很多的限制性因素,所以更常见的是通过问卷量表。建构主义的世界观的方法论,主要有案例研究。它的特点就是选取的样本比较小,选取的问题角度和切入点也小。但是对这个问题有一个非常深入的了解和研究。那经常选用的方法就是比如说做访谈,或者是去做观察。实用主义的世界观它所对应的研究方法叫混合型研究、这种研究方式就是可能包括实证主义的问卷类型也可能包括案例研究的访谈类型。>

  ,看看以往的研究者在回答类似问题的时候,他们用了怎样的研究方法。比如:我要看学习信念的变化。最可靠的是我去调查在预科之前他们的信念什么样,预科之后。他们的信念是什么样的,然后看中间发生了什么变化。但是这个时间就会很长。所以说这是不可行的。那我就应该去看前人做过什么类似研究,恰好发现了前人在做类似研究的时候,用了一个方法是使用调查问卷,现在他们的自主学习信念是什么样的,然后让被试者去回忆,在一个一年之前他们的信念是什么样的,从而看到这两者之间的变化。刚刚的研究问题为例,下面的两个研究问题也因此找到了适合他们的研究方法。所以最后的整个研究,确定的是一种混合型的方法,第一个问题用的是量表,也就是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那二三问题是用的访谈的方法,访谈是属于建构主义的,那我两种世界观都用到了,依据问题来提出解决方案所以用的是实用主义的世界观和混合型的研究方法。

  。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去收集数据,并且去处理和分析数据。我们收集到的数据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量化的数据,一般来讲是通过问卷收集到的,会用一些数据处理软件,比如说比较常见的spss来处理和整理数据。另外种数据呢是质性的数据,这种数据主要来源是访谈和观察,对它的整理和处理方式就是先转录编码,再进行分析。我们要记住,在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一个环节当中,要用数据去回答每一个具体的研究问题。6. 论文写作阶段就是升华总结和前瞻。

  这张图把我在升华阶段的研究中,几个核心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包括了进去。所以在升华阶段,这样的一张图,会让人觉得就会让人觉得眼前一亮,也会更容易讲它有理论的什么贡献。

  。在这之后是这篇论文有哪些不足,这些不足可能是方法论方面的也可能是整个论文的设计方面。如果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没办法做到尽善尽美的话,我们应该在文章总结最后一部分的本篇研究的局限性中提到方法论有哪些的不足,如果时间和资源充沛,下一个研究我要怎样改进。>

  我当时收到数据之后先写了Research findings,去呈现和分析数据了,去回答我的研究问题,因为这方面跟数据结合非常紧密,在这之后我写了Literature review 和 Discussion,然后再写了Methodology,因为它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容易写。 在最后去写Introduction 和 Conclusion,因为这两个方面其实是整篇文章的提纲挈领的部分,以防如果写完全文需要反复回去修改。所以我也建议大家能把这个留到最后。另外要提的一点是,在写Literature的时候给大家推荐两款软件,zotero 和 mandeley.它们是用来做文末的参考文献的软件,只要把看过的pdf文件存进去,它会自动提取出相关作者。

  ,特别是三行以上的句子,容易在逻辑上造成混乱,而且对外国人来讲也是非常难理解的,所以尽量变成两到三个小句子,每个句子只包络一个逻辑。第二个,在注重论文或研究的内容同时,也要注重它的形式,包括页面的设置,格局,字体的样式和大小,以及在呈现数据回答问题的时候,数据是通过表格还是大段的文字呈现。10. 最后一点:你的文章应该是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

  后看每一章(即各几大部分)下面是否均有2个小标题以上?每个小标题下面是否都有2个要点以上?各小部分及各要点之间有无有逻辑关系?能否支撑文章的架构?

  每一章下面的各部分是否能否支撑该章的标题?章与下面各部分之间有无过渡句子?各部分的论证说服力是否强?能否让别人信服?小标题之下的每个要点之下的内容能否说明该要点?是否有论据?是否引用相关权威观点来支持?章以下各层次的大小标题是否妥当?必须一章一章地查,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查,一个要点一个要点地查,一段一段地查,一句一句地查。

  一定要逐一审查每一段、每一句话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前后是否有逻辑关系?

  总之,文章各大部分要为论文总题目服务;各大部之下的各小标题要为各大部分服务;小标题之下的各要点要为小标题服务;各要点之下要有论据支撑,要有说服力,这样层层递进,逐步论证,让人信服,觉得你讲得的确有道理,的确如此。

  与论文有关的各种不同观点有哪些?在文章中是否体现出来?国内著名学者的观点是否引用?

  引言是否按照苏州大学研究部的要求包括研究意义、研究现状、本文要解决的问题等内容?研究意义是否分为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两部分?是否不妥当地把论文研究的意义与论文主题本身的意义混为一谈?

  研究现状是否先综述研究现状,然后进行评论,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能够自然地过渡到下面的一个标题——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要解决的问题是否明确指出来?研究方法有哪些是否明确并有特色?研究思路(即文章的框架)是否清晰?

  ——凡是引用著作的,格式如下:① 杨海坤、上官丕亮、陆永胜著:《宪法基本理论》,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110页。

  ② 参见莫纪宏主编:《宪法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11月版,第89页。

  ① 上官丕亮:《当下中国宪法司法化的路径与方法》,载《现代法学》2008年第2期。(如果能标明第页,当然更好!)

  ② 上官丕亮:《论生命权》,载杨海坤主编:《宪法基本权利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第14页。

  ② [挪]艾德等著:《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权利》,黄列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194页。

  ——如果不是第一手资料(尽可能查找第一手资料),要写“转引自”,格式如下:

  ① 转引自陈新民:《法治国公法学原理与实践》(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438、440页。

  [不能看到别人的论文和著作上所引用的资料不错,就直接照搬过来,这样转手别人的资料其实也是一种抄袭。不能这样引用第二手资料,而要去原文原著,引用第一手资料!如果查找不到第一手资料而非要引用,就应按照“转引自”来处理]

  ③ 作者:《文章名称》,载《网站名》(详细的网站地址,从网站的连接地址复制下来,按照此地址必须能找这一文章),并要写明访问时间。

  比如:周永坤:《毛小平落马与清除谣言》,载平民法理(周永坤)—法律博客(毛小平落马与清除谣言_guyan_法律博客),2012年5月2日访问。

  [网络资料尽可能不用,一般报纸上有相关资料,应当尽可能性引用报纸杂志上的资料!]

  ① 上官丕亮:《谁有权规定警察开枪的情形——使用警械和武器事关公民生命安全应由全国人大立法》,载《检察日报》2006年3月27日第3版。

  ① 上官丕亮:《国务院为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设立全国哀悼日——人的尊严和生命权的宪法保护》,载胡锦光主编:《2008年中国十大宪法事例评析》,法律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37页。

  [各种注释中的出版社后面的出版时间,最好到月份,当然也可到年份,但不管是到月还是到年,全文必须统一]

  所有引用资料(不管是论文还是著作),凡是直接引用的,不要写“参见”;概括别人的观点而加以参考的,前面加上“参见”。

  特别要注意:凡是引用别人的观点和资料,务必要加上注释,否则构成抄袭,答辩是不能通过的,即使通过了,如果省里检查发现了,也要取消学位,而且指导老师也要受到处分,甚至取消导师资格。

  参考文献——在论文脚注的基础上,将所有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论文、著作等各种资料列举出来,但不再标明具体的页码;有些资料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阅读了,但在文章中没有引用,也可在“参考文献”中列举出来。参考文献可分为著作类、论文类,排列顺序都是从最新到最旧。

  参考文献的序号按照自动格式排列,以方便增加新的文献(可先用阿拉伯数字列举所有著作、论文文献,然后再在开头和中间加入“一、著作类”“二、论文类”):

  内容摘要一定不要写成了前言,也不要写成文章结构和写作思路或写作过程。不要出现“本文认为”或“笔者认为”等词语。注意:正文修改了,内容摘要也要相应地修改。

  关键词——3-5个,要选用反映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一般在大小标题中均出现。

  还有查看是否有内容摘要和关键词的英文翻译?(这一项先不提交,在定稿前提交)

  目录中大小标题的格式是否规范?字体是否有层次?论文各项的内容的顺序如下:(目录的内容应包括引言至致谢)

  前后的“引言”和“结论”,一般不标序号。文章题目、各章的标题(包括引言、结论、参考文献、致谢)可居中,其他层次的标题及各段落前面则空二字。

  内容摘要、目录、引言、各章(无章则一、二、三)、结论、参考文献、致谢等这几大部分是平级的,字体大小应当一样(小二号黑体),它们之间点击电脑工具栏上的“插入”中的“分隔符”中的“分页符”进行分页,以保证各章内容的增加或删减不会引起排版混乱。

  致谢——这相当于各种出版书籍后面的“后记”,主要是简单回顾写作的过程,感谢在论文写作过程给你帮助的人(当然包括指导老师),也可在此感谢学习几年里所有的老师。务必要注意的是,对指导老师不要过分吹捧,而实事求是地写。否则,别人看到论文写得不够好,还以为是老师指导不好、水平不高呢。(致谢可先不提交,而在定稿前提供)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的,专业名称当然写:宪法学与行政法学。而研究方向要根据论文的内容特别是题目来确定,如宪法学或行政法学或行政诉讼法学。法律硕士的学位论文,封面上的专业名称写:法律硕士。研究方向更要根据论文内容和题目来确定。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