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公安局巡警支队意识到,光靠总结零散经验远远不够,可否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再用理论指导打抢工作,以提高效率。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巡警支队独辟蹊径,结合打“两抢”专业队活动,率先将打“两抢”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开展了遏制“飞车抢夺”案件及构建打、防、控长效机制的研究,探讨立竿见影的打击和预防方法,建立遏制这种犯罪的长效机制。
据悉,该项研究已通过广东省公安厅有关部门专家初步论证,作为我省重点研究课题上报公安部。
记者日前走访了佛山市公安局巡警支队有关主要研究人员。据打“两抢”专业队的执法指导金艳介绍,打“两抢”理论研究主要针对“飞车抢夺”犯罪进行。
研究小组成员结合打“两抢”专业队的实战经验,研究、制定遏制“飞车抢夺”犯罪的方案,研究和探索一线民警的工作方法。突出实用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尽可能在工作中减少警员伤亡,提高战斗力。
此外,还将科技强警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高打击和防范“飞车抢夺”案件的科技含量,建立打、防、控资料数据库,充分发挥情报信息的作用,及时分析“飞抢”案件规律,准确提供打、防重点,为领导指挥决策服务。
据研究组成员说:“该项理论研究属于一种新型犯罪打击方法研究的领域。佛山市公安局打‘两抢’专业队一直走在全国打击同类犯罪前列,对专业队成功经验的理论概括和案例分析,具有有效的模式示范性,对公安此类案件‘打、防’训练、教学和侦破等方面,具有参考和示范价值。这一系列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谋求建立遏制飞车抢夺犯罪的长效机制,建立社会综合治理和防范机制。”
“有领导、有专家、有一线实践者,这种‘三结合’在软课题研究领域中是不多见的。”研究小组主要研究人员之一的赵尔刚大队长说。
佛山市公安局和巡警支队的领导都非常重视该项理论研究,亲自参与。研究组人员全部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拥有高级职称和硕士、博士学位的约占60%,其中4人多次主持和完成国家、政府重大科研课题,具有很强的科研攻关能力。
记者从赵大队长处了解到,该项研究的难度很大。在软课题研究中有“三多”,即经费投入多,参与人员多,研究内容多;而计划完成的时间短,不同时间都要有阶段性研究成果,为打击“飞车抢夺”犯罪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赵大队长说,研究小组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经费问题。目前,研究小组正在积极争取专项科研经费支持。
参与研究的中共佛山市委党校教授张亚芬认为,打“两抢”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作用,就是实现了公安工作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张教授总结了三点创新:首先是信息战略的创新。充分利用公安资源网沟通信息,打破过去的信息孤岛,提高打击和预防犯罪的效率。同时注意培养、教育和引导市民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素质,把与罪犯做斗争从“力”的较量,上升为“智”的较量。
其次是布控战略的创新。变被动等候报警为主动出击,与社区广泛联系,定期在出租屋采点,有效布控。另外,总结“两抢”犯罪嫌疑人的特征,跟踪追击,当场抓获,提高抓捕效率。
最后,从现象遏制到建立长效战略的转化。探索从源头上遏止“两抢”犯罪的新方法,通过科研找到“两抢”犯罪的社会根源,从长效机制上控源治本。
省公安厅及社会各界有关专家认为,打“两抢”理论的研究已超出了公安单一层面的传统性研究方法,不局限于对一种犯罪根源和对策的研究,而是从多方位、多角度全面纵深剖析。更重要的是,提出了社会治理和科学治理的理念,建立立体防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