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9岁的任田在美国奥本大学完成了食品科学专业硕博和博士后的课题研究后,打算回国发展。而西北大学前不久设立的食品科学学院成为他的首选。“我本科在陕西上的学,对这边比较有感情。食品学院是刚刚成立的学院,对于青年学者来说,有更多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在西北大学,像任田这样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仅去年一年就引进了40人。
作为海外引才的主力之一,我省高校自去年以来一改过去的被动思维,四面出击招揽人才。除此之外,近年来我省人才工作部门、科研院所、省属国企先后主动赴海外引才,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海外招才引智体系。海外高层次人才纷纷拥向陕西创新创业,在推动国家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同时,也使人才发展的开放合作迈上新台阶。
引才离不开政策的强力支持。2016年6月,以省委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为纲,我省对人才政策进行优化整合和突破创新。2017年1月,我省又出台《陕西省“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和《关于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的若干措施》,从简政放权、人才项目、平台搭建、引才方式、服务保障和优先发展等方面提出了36条激发人才活力的具体措施。同年11月出台的《陕西省“千人计划”实施办法》将省“百人计划”提升为省“千人计划”,计划用5年时间引进2000名左右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目前,9批“百人计划”、首批“千人计划”共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991名。同时,我省不断开阔引才视野,拓宽聚才渠道。2016年以来,省委、省政府连续举办两届“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论坛”。论坛作为海内外学者近距离观察陕西的窗口,邀请3500多名优秀青年学者参加,与1200多名来访学者达成来陕工作意向,与581名学者签订初步合作协议。
作为德国中小企业联合会总干事,汉斯·凯梅尼现在又多了一个身份——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讲座教授。去年6月,在省侨联组织的赴英国、德国招才引智活动期间,省人社厅组织省内部分高职院校与该联合会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交流。现代农业经济学家汉斯·凯梅尼了解到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现代休闲农业专业有国际教学互动需要,在双方努力下,最终达成合作协议。这次活动期间,我省分别在英、德两国建立了首批欧洲招才引智工作站。
“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陕西并没有用待遇引才的优势,所以我们在尽最大努力提升人才各方面待遇的同时,更在打造工作平台和事业前景上下功夫,努力做到政策优、环境优、平台优,做好‘活’字文章。”省委人才办副主任巨小弟介绍,陕西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拥有营造平台的良好基础。近年来,我省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达到112个,以“用”促引,为来陕人才创造了更多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