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光环保论文奖助16位硕博士获奖

作者:  时间:2018-12-11  热度:

  第四届「环保学术硕博士论文奖助」颁奖典礼今举行,计有4名博士、12名硕士得奖,典礼完成后,全体得奖同学与基金会董事长曾元一(前排左6)、总监林浚南(前排左7)合影留念。(图/日月光文教基金会提供)

  日月光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曾元一(左)颁发奖金给台湾大学李苑华(右)等4名得奖的博士。(图/日月光文教基金会提供)

  日月光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曾元一(中)致词时肯定得奖者都是「菁英中的菁英」,执行长汪渡村(左)与总监林浚南(右)与会。(图/日月光文教基金会提供)

  日月光文教基金会执行长汪渡村(左)颁发奖金给中山大学王昱琳(右)等12名得奖硕士。(图/日月光文教基金会提供)

  财团法人日月光文教基金会今(22日)举行第4届第2阶段「环保学术硕博士论文奖助」颁奖暨论文发表会,计有4名博士、12名硕士获奖。获奖的博士论文每名可得8万元,硕士论文每名可得5万元的奖助学金。(第1阶段及第2阶段合计)

  日月光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曾元一在颁奖典礼致词时,肯定得奖者都是「菁英中的菁英」,他也勉励得奖者未来不要以个人成功为满足,更应该帮助其他人。曾元一说,希望每位得奖者都成为日月光大家庭的一分子,都是永续的好伙伴。一个人的成功除了自己的成功,帮助别人也是一种成功,日月光文教基金会将与每位得奖者共同让社会发光,一起回馈社会。

  曾元一强调,日月光文教基金会为鼓励更多优秀人才投入环保议题研究,进而提出解决办法,改善及提升环境;从2014年起举办「环保学术硕博士论文奖助」,开办迄今连同本届,已有59名硕博士获得日月光的奖助学金,共计发出334万元。

  日月光文教基金会执行长汪渡村说,日月光奖助学术论文举办4届以来,已吸引越来越多的硕博士申请,在各大学研究所也打出名号,因此让评审委员相当难以取舍,今年基金会还因投稿论文都很优秀,破天荒增额录取。

  由于气候变迁衝击环境及生态系统,此次获奖者中,有一位博士是以水资源需求者端做为研究重点;并以气候变迁下高脆弱性的社区为研究对象,找出提升社区水资源使用效率。

  也有一位博士研究自来水中新型藻毒素 (BMAA),主要是因研究指出BMAA可通过食物链累积至动物脑组织中,被认为与帕金森氏症或阿兹海默症有关。由于台湾地区水库优养化严重,开发与了解BMAA的处理方法研究,可保障供水安全,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其他得奖论文研究主题包括:河口与海岸生态环境保护、废水与污泥处理、绿色能源前瞻研究、环境污染整治、永续环境资源管理、环境政策或环境法律,以及环境生态保育相关议题与面向,观点宏观,其中又以「水」的问题,吸引最多硕博士的研究兴趣。

  获奖的博士有4人:台大李苑华、余哲瑨、陈建桦与成大陈逸廷。得奖的硕士有12人:台大李政泓,成大吴青桦、何星融、游汉威、陈莹祯、孙曼庭,清大陈怡静、廖伟伶,中央大学陈又新,中山大学王昱琳、林彦伶,宜兰大学曹均。

  中时电子报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发言涉及攻击、侮辱、影射或其他有违社会善良风俗、社会正义、国家安全、政府法令之内容,本网站将会直接移除

  请勿以发文、回文等方式,进行商业广告、骚扰网友等行为,或是为特定网站、blog宣传,一经发现,将会限制您的发言权限或者封锁帐号

  禁止发表涉及他人隐私、含有个人对公眾人物之私评,且未经证实、未注明消息来源的网路八卦、不实谣言等

  请确认发表或回覆的内容(图片)未侵害到他人的着作权、商标、专利等权利;若因发表或回覆内容而产生的版权法律责任将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不代表中时电子报的立场,请遵守相关法律规范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电子报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