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集合课题组11名硕博研究生开了一次组会

作者:  时间:2018-12-04  热度:

  昨天上午,集合课题组的11名博硕研究生开了一次组会,可能是自己年龄大了的原因,会后想了很多。

  科研攻关有时与研究生的个人学业目标并不能完全协调。当两者之间有较大矛盾时,导师应该怎样?研究生应该怎样?换位思考,有些问题就有答案了。

  当一个科研小组或科研项目有多人参与时,如何协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如何处理学长带头与学弟辅佐的关系?是个现实问题,关键是看当事人的胸怀和眼界,前提是要有契约精神。

  学术争论很正常,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诚待人赢天下。每个人都需要批评和自我批评精神,指出别人的不足并提出建议需要勇气,自揭本人短处或客观接受别人的批评建议更需要勇气。这需要我们每个人面对。

  研究生生涯是个自我成长的过程,尤其是学术思想、学术能力、学术成果方面,关键是自强自立,导师和别人的帮助是有限的,你的大救星就是你自己。思想很重要、它决定了方向是否合适或正确,行动是必须的,它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博硕研究生在选择导师时,你真的对导师和你本人有真正了解吗?你的学业目标能与导师的学术目标匹配吗?当你和导师或团队不适合时,怎么办?自甘堕落还是自己主动调整、还是离开。现实当中,挺难的。

  人生或学生生涯当中的有些机会,现在抓不住,以后也不会有了,机会不会永远等着你。但,也许还会有别的机会,人生无常,人生如戏。开心活着就好,力所能及地做点儿有意义的事,多做一些好事和善事。

  人和人之间有差异,导师和导师不一样,学生和学生不一样。尽管社会有很多功利和浮躁,但导师不能没人味,学生也不能太自私,有些事,人在做天在看,师生之间不能完全是利益交换。

  什么是好导师?什么是好学生?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标准。师生双方都不必对此过于纠结,遵守双方的约定,讲究契约精神,师生互相理解,也是共同成长和进步的过程。多年以后,师生成为无怨无悔的路人,也是件好事。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