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云吸猫”硕士论文作者导师定选题主观不代表没有学术性

作者:  时间:2018-11-30  热度:

  11月27日,一篇题为《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的硕士论文引爆网络,作者从多个方面论述了“吸猫”成为当下无数青年日常生活一部分的原因。认为吸猫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代青年信仰缺失、精神空虚的时代现状。并在文中提到,猫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精神鸦片”。有网友质疑“吸猫”是否适合作为硕士论文研究对象,并认为论文“太过主观”。据悉,该篇论文的作者为浙江大学传播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11月27日晚,南都记者与论文作者富江(化名)取得联系,与其聊了聊论文写作背后的故事。

  富江:“吸猫”这个现象在国内基本上还没有人研究,在国外也只有极少数的几篇论文,而且都不是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写的,有担心过因为参考文献的缺乏,导致论文写作不能顺利进行下去,也怕自己写不好。也有老师担心过这篇文章最后会成为一篇“知乎文”。但我还是觉得挺有趣的,考虑再三,坚持了这个选题。

  富江:我属于“云吸猫”的那种人,喜欢猫的孤傲感。我导师有养猫,但因为工作比较忙,寄养在学生家里,偶尔去吸一吸。通过看猫的图片和视频会产生一种非常真实的感受,我看到网红猫“楼楼”去世的消息时非常难过,哭了很久。

  富江:实际上写的过程并不是很久,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思考上,从开始想到最后成稿大概半年多的时间。最大的困难还是在于提出一个让自己都能信服的观点去解释这个现象。

  富江:吸猫迷群其实是新媒体时代催生的一个“新部落”迷群,哪里有猫哪里就有他们,猫是他们之间的纽带,通过猫共享感受,抵御焦虑的情绪并且渴望被治愈。

  富江:猫其实是一个意象性的存在,它比较自由慵懒、独来独往,与现在年轻人向往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相契合,因此成为了大家心理投射的最佳对象。

  南都:你的论文火了之后,你怎样看待网友说的“论文没有学术性、太主观”的质疑?

  富江:我觉得社会科学本来就不会像数学一样有一个精确的答案,有人来提出一些比较主观的观点,如果这些观点会引起大家的共鸣,并且有闪光点,这就是阐述观点的价值所在,我不觉得主观就是没有学术性。

  富江:它当然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但我还是挺开心自己能够坚持下来的,而且最后导师的评语还不错,觉得挺自豪的。也感谢我的导师给了我非常大的创作空间。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