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首推作业查重系统以后论文可不好水了

作者:  时间:2018-09-24  热度:

  清华大学教务处教学质量办公室工作人员宣华介绍,随着大作业、小论文等课程考核方式逐渐取代单一的期末试卷考试,授课教师或助教无法完全判定学生作业是否原创,因此采用作业查重系统能有效预防和发现学术不端行为。

  从制度的设计看,查重制度有多个面向,范围可谓涉及了课程作业作弊的多种可能。可以预期,如果这样的查重机制能够彻底执行,学生在课程作业、论文写作中试图蒙混过关的可能性,就将大大降低。

  这一做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前不久教育部出台的相关规定,要求严格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淘汰水课,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把毕业出口关。虽然说,高校的宽进严出,不能仅仅体现在平时的课程作业管理上,但对学生平时作业的考核就严起来,本身就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把关。

  事实上,当前本科教育过程管理不够严的重要一点,就表现在学生只要能够在最后的学期考试中及格,就能够顺利毕业。换言之,教育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过程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缺失的。而引入作业查重制度,将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空白。

  不过,这一制度的真实效力,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素。一方面,作业查重不能只是尝鲜,到底是仅供教师选择性申请使用,还是强制性要求?查重的比例又如何确定?查重不过关的作业,该如何处理?等等细节都需要科学厘定。如果查重只是可有可无,其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就不容高估。

  另一方面,作业查重,如何与更全面的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对接?要知道,本科教育过程管理涉及诸多环节,更不仅是针对学生的要求要严起来,对于教师的教学也该有相应的考核加码,只要两者相向而行,才能够真正确保教与学的共同提高。

  当然,任何事都不可能一步到位,行动起来才是最重要的。有理由相信,作为中国最顶级学府的清华大学率先推出作业查重制度,将在高校领域形成一种示范,后续或会有更多高校予以跟进。而这,也很可能只是大学宽进严出迈出的第一步。

  有些国内大学教师和学生对此不以为然,认为我国也有过程管理、课程论文要求。但客观而言,国内很多大学的课程论文质量并不高。而这些低水平的课程论文要绕过查重系统,可能并不困难。现在已有反检测系统,可以通过调整语序、洗稿来过关;另外,目前的代写论文,也基本都可以通过系统查重。

  就此而言,采用作业查重系统,的确可以有效防止抄袭,而在此基础上,显然还有必要采取更多措施真正终结水论文。其中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高校教师要真正花时间对学生的课程论文进行指导,了解学生课程论文的情况,与学生共同进行研讨。

  麻省理工学院一位本科生曾告诉记者,他大二、大三学习时,教授就会每周花两个小时和他交流,指导完成课程研究项目,而且还是世界顶尖教授。这让他对课程论文不敢怠慢、更不敢弄虚作假,而且通过撰写论文的过程,从教授那里学到很多。

  这自然也对教师投入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毕竟,指导学生,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但我国高校目前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却主要精力都导向申请课题、项目、经费,甚至部分教授对研究生和博士生都没有时间指导,对于本科教学,更难投入时间。如果这一问题不解决,教育部提出的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措施,恐怕难以落地。

  说到底,课程查重对严格教育过程管理确实大有益处,而在治标之外,也有必要在治本上不断加码--也只有让国内大学以办一流本科教育为出发点,设计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引导教师重视投入教学、研究教学、创新教学,水课的问题以及作业、考试放水的问题,才能随之解决。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