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我市召开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座谈会,68名今年来常社会实践的硕博研究生代表和市人才中心全体员工参加会议。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志良出席座谈会并作《常州的过去·现在·未来》专题报告。会议由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王杏梅主持。
陈志良局长说,常州的过去:很傲人,像“江南二公子”。常州是一座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一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二是延陵古邑,春秋名城;三是中吴要辅,八邑名都;四是名人之邦,文化名城。常州也是一座有坚实发展底子的城市。首先,常州是自古以来手工业就比较发达的地方之一;其次,常州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第三,常州是“苏南模式”的创建城市之一。常州更是一座有豪迈前进底气的城市:一是崇文重教精神;二是崇德向善精神;三是崇实敢创精神。
常州的现在:在奋起,像“全面发展的好少年”。他说到,面对当前种种不利因素,一代代常州人从没有泄气,而是充分发扬崇尚实干、争当一流的精神,坚持打牢实业根基,坚持开展“科技长征”,坚持改善民生事业,坚持聚焦重大项目,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跃升,常州稳居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30强,在福布斯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大陆最佳地级城市中,常州位居第3位,其中私营经济活力指数居第1位。另外常州还打造了8张靓丽的城市名片,智能制造、改革创新、民生幸福、全域文明、平安之城、旅游胜地、美食之都、龙城工匠。
常州的未来:定辉煌,像“高富帅”。分别从常州发展的差距、潜力和根本做了简要的分析。他指出,常州定位为打造全国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内领先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并提出“增创发展新优势、种好常州幸福树”。具体来说,计划组织实施“六大行动”:实施重点改革突破行动,让幸福树的土壤更加肥沃;实施产业能级跃升行动,让幸福树的主干更加强壮;实施龙城英才引育行动,让幸福树的根系更加发达;实施精美常州提升行动,让幸福树的枝叶更加繁茂;实施富民惠民共享行动,让幸福树的果实更加丰硕;实施“爱常州”引领行动,让幸福树的阳光雨露更加充足。
在座人员跟随着陈志良局长的娓娓讲述,穿越几千年历史的迷雾,探寻古老常州的变迁,感悟深厚的文化底蕴,带着对现实美好的幸福感和更加璀璨未来的展望,那种自豪感和自信心被深深的点燃。这场精彩而生动的专题报告所带来的启示,不仅仅是对外地来常的研究生而言,就是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常州人来说,绝大多数也从未对常州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和清晰的把握。
座谈会上,市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卢大敏重点介绍了我市人才引进政策和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及所取得的成效。他说,我市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研究生社会实践引育计划”始于2014年,通过研究生在基地单位开展课题研究和技术攻关,为研究生搭建更好的深造平台,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进一步增加对常州的了解,并最终为研究生毕业后留常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五年来共有568名在读的硕博研究生到我市157家企业参加338项课题项目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企事业单位和研究生的好评。
今年开始我市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提档升级,与清华大学签署协议,共建“清华大学博士生社会实践常州基地”,共有16名清华大学博士来常州5家知名企业参加社会实践课题研究,为推动我市企业产学研转化和培育高层次人才树立了一个标杆。其中清华博士参与的《大板块散热器铜管腐蚀及防护研究》项目,为企业解决的技术难题,如果在产品上得到应用,将为企业带来非常可观的效益。
座谈会现场,王杏梅主任还与研究生们进行互动交流,了解他们在企业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听取他们对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其中在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实践的清华博士许贝贝提到,他非常感谢市人社局提供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来帮助他们完成学习的必修课程。同时也非常感谢公司提供优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指导老师给予他们课题的宝贵经验,希望在剩余的时间内能够圆满地完成课题项目,给自己和企业一份满意的答卷。
当天,市人才中心还组织参会的研究生们赴金坛区同方威视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和金坛众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参观考察,2家企业接待负责人带领同学们深入企业核心应用中心和生产车间,详细介绍了企业在研发、生产和应用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问题,让同学们了解了企业生产管理流程,感受了现代企业的文化内涵、运作方式及其对人才的需求。通过考察宣传常州城市形象、推介常州人才政策,为我市高层次人才引育搭建平台。
通过人才引育品牌建设,我市每年引进高层次人才3000多名,为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撑。“研究生社会实践引育计划”已经成为我市高层次人才引育的重要载体,并与“龙城英才计划”、“名校优才引进计划”和“职场精英引进计划”成为我市人才引育的“四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