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13日,2018年高电压工程与应用国际会议(ICHVE)在希腊雅典召开。在13日中午召开的大会闭幕式上,IEEE孙才新和斯坦·格博斯基奖励委员会主席古邦斯基教授(Stanislaw Gubanski)揭晓了2018年IEEE孙才新和斯坦·格博斯基最佳学生论文奖(IEEE Caixin Sun and Stan Grzybowski Best Student Paper Award)的入选名单。清华大学电机系博士生孟鹏飞因其在采用高性能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的避雷器实现深度限制交流特高压系统过电压方面取得的优异成果而获得该奖。孟鹏飞的导师为电机系何金良教授。
IEEE孙才新和斯坦·格博斯基最佳学生论文奖由IEEE电介质与绝缘学会(DEIS)于2017年设立、并由孙才新教育基金资助,用于表彰在高电压工程及应用领域做出创新成果的研究生。IEEE孙才新和斯坦·格博斯基奖励委员会根据高电压工程与应用国际会议的学生论文函评结果与口头报告情况综合评价,评选出最佳学生论文奖,今年为首次授奖。
高电压工程与应用国际会议是高电压工程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此次会议共收录395篇论文,来自全球的400余名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
另外,ICHVE2020将于2020年9月6日-10日在北京召开,清华大学为主办单位,何金良教授为大会主席。
9月10日,2018年高电压工程与应用国际会议在希腊雅典开幕。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孙才新和斯坦·格博斯基奖励委员会主席古邦斯基教授揭晓了2018年“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孙才新和斯坦·格博斯基青年学者成就奖”,清华大学电机系李琦副教授因其在纳米电介质材料领域的杰出贡献荣获该奖项,成为该奖项的首位获奖者。
8月27日至31日,两年一度的美国电磁会议(AMEREM)在美国加利佛尼亚州圣巴巴拉市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举办。会议的发起方萨马基金会(Summa Foundation)公布了今年的国际高功率电磁会士全球入选名单,清华大学电机系何金良教授因其在雷电放电及电磁效应的认知及防护领域的贡献,荣获2018年度国际高功率电磁会士(HPEM Fellow)。
美国西部时间2018年8月5日至9日,一年一度的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电力与能源学会(IEEE PES)年会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召开。本届年会以“重新构想电网(Re-imaging the Electric Grid)”为主题,共有约3200余名电力与能源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参会。
6月21日,在由法德圣路易斯联合实验室承办的第19届国际电磁发射大会上,电机系于歆杰教授获颁代表在电磁发射技术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皮特·马克奖章,以表彰其在高储能密度脉冲电源模块研制和脉冲功率技术科学传播等方面的贡献。
研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各类需要功率双向传输的工业与民用领域,如电池储能系统、电动汽车充放电、燃料电池发电与电解制氢装置等。
9月24至27日,由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主办的第86届国际传输技术大会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清华电子工程系201级直博生王碧钗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毫米波通信中基于透镜天线的波束空间MIMO-NOMA传输机制》荣获大会唯一最佳学生论文奖(IEEE VTC 2017-Fall Best Student Paper Award)。
在2016年9月25日~30日在葡萄牙艾斯特里托召开的第33届雷电防护国际会议上,雷电防护国际会议科学委员会将2016年鲁道夫·海因里希·戈尔德(Rudolf Heinrich Golde)奖授予清华大学电机系何金良教授,以表彰其在电力系统雷电防护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同时,大会期间,何金良教授当选为亚太雷电国际会议执行委员会(Steering Committee)下一届主席,任期为2017年至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