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澎湃新闻记者接获爆料,吉林大学一篇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陷入疑似大面积抄袭的尴尬之中。根治论文抄袭既要治标更要治本,不能简单靠技术查重手段,更需从改革中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体制入手。
近日,吉林大学一篇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陷入疑似大面积抄袭的尴尬之中。被抄袭的则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澎湃新闻记者仔细比对后发现,抄袭与被抄袭的两篇论文大部分文字几乎一模一样。抄袭论文论文除增加了“模式识别理论及其算法实现”这一章之外,其余论文内容与被抄袭论文内容高度雷同,甚至连文末“致谢”部分也照搬。
随着大学等科研学术机构加大对论文抄袭的打击力度,论文相似度检测的“论文查重”逐渐演变为一个产业,在高校毕业季来临之际其生意尤为火爆。通过论文相似度检测的“论文查重”,经过各种“修改”,最终将论文相似度降到规定的标准。又一年毕业季即将到来,毕业生忙于实习、找工作,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有限,学位论文抄袭的问题对于在校学生和导师们来讲,再次敲响了警钟。
对于“论文查重”的效果,很多高校学生都表示质疑。即使内容是抄袭的,只要对句式做个调整,中间加几个字就查不出来,查重只能从技术检测层面上确保论文没有抄袭。论文是经过答辩评审等诸多环节的,如果论文出现抄袭,那么,这些环节责任人都是负有责任的。高校应把培养人才的质量和付出作为考核老师的重要指标。导师在学生身上付出的精力多了,学生的抄袭现象就会减少。
根治论文抄袭既要治标更要治本,不能简单靠技术查重手段,更需从改革中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体制入手。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学术造假面临着法律滞后,与论文抄袭所得利益相比,这样的风险简直可以被抄袭者们忽略不计。针对高等教育毕业论文抄袭,应纳入个人诚信档案,防止下一次类似事件的发生。
高校应遵循改革精神,采用顶层设计的方法,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路径。将毕业论文从选题、开题、撰写到答辩的过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的各个主题部分来认真对待。在时间安排上,延伸写作论文的时间长度等措施来加大培养力度,践行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大对答辩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力度,用制度来保证整个过程不走过场。
高校只要将毕业论文(设计)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抓手,像抓质量工程那样认真抓好、抓实,当前毕业论文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就能够克服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