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规定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字数下限?能从学术或者统计的角度解释解释吗?
为什么要规定硕士论文3W字,博士论文10W字? 能从学术或者统计的角度解释解释吗? By一个被字数折磨的人。
期刊论文,重要的是idea,受众是同行,很多基础性的知识在同行那里是「显而易见」的,而同行都要每天阅读大量期刊论文,时间有限,所以期刊论文不宜过长,重大新闻下来,赶紧熬夜搞出一篇短平快的期刊论文扔到arXiv上,是很常见的事;
毕业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一种考核方式,其内容和容量是重要的打分标准,而期刊论文只看「篇数」,毕业论文是对整个研究生(博士)学习生涯的总结,受众除了评阅的专家以外,还有教务部门,那么,除了idea,还要体现和三年研究生、四年博士这种学制相匹配的工作量,你能熬一个夜就写出来,那还用读这么长时间的研究生做什么啊。
一是对文献阅读的扩充和所研究问题的来龙去脉,从教科书到所研究的具体问题,可能需要很长的逻辑过程,这一部分在写期刊论文的时候一般默认读者都懂的,期刊论文中的文献综述也是比较简要的,(除非在研究生期间就写综述),毕业论文要对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
当然具体数值各学校各学科不一样,北大物理要求是4万字,我估摸着我应该是5万字附近,因为用LaTeX写,中间公式又多,所以没法统计出准确数字,仅仅中文汉字是不足的,不过有大杀器——图表
因为学术价值的认定,偏于主观。如果不限定字数这种客观门槛,那么相当于提高了导师、评审专家和答辩组专家的主观评价的比例。对于一流大学而言这不是问题,但是对于三流大学而言,这个就会助长各种腐败歪风。
这 种官僚性的字数门槛,主要针对的是那种连凑字数都凑不齐的学生。对于真正有货的博士生硕士生而言根本不成问题的。自己小论文发过好几篇,内容稍微充实一 下,实验再充实一下,贴点实验结果,补充点实验讨论,字数一下子就超了。如果有心灌水,只要把实验条件稍微改一改,马上就可以“设计”出新的实验——如果 一个人在一个方向上投入4,5年,设计这种灌水实验简直就比张罗一顿饭还容易。真正合格的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写到后期,据我观察,一般是在做减法, 把冗余的废话删删掉,精简字数,提高评审专家和答辩专家的主观体验。
当然,还有一类情况,不是学生不努力,而是那个所谓的“学术方向”本来就不是研究类型的。这类方向,规定太多字数,实在是浪费纸张了。
我这边博士要求的字数是15W,导师是这么说的:顺便帮你出版了,以后好混。
于是写个破玩意儿巴不得一个字拆成一句话来写,各种长篇累牍的废话、套话、假话,隔个几章因为编不下去了还能出现前面相似的话,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句话能说明的问题,必须要扩展到十句话,一个字能表达清楚的,务必换成一个词。
三四年前写过硕士毕业论文,字数6W左右。这阵子和烟酒僧童鞋讨论起觉得这真心有点痛苦,但是目测如果真心能够认真写完的话收获还是多多的(Key Point是“认真”,太多人觉得这过程毫无意义多半是因为不认真);认真投入写篇硕士三年研究的总结,字数多点怎么了?!
一. 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尤其是英文文献。什么叫做大量呢——按照我们导师的线篇。没开始研究的时候觉得这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啊,而且英文文献怎么说也是20+页的~但是着手研究之后,才发现确实要阅读这么多,才能对所研究的领域有个大概了解,并且神奇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提炼出自己想要研究的方向以及与前人研究的不同(即自己研究的创新点)。真是量变引起质变~或者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啊”
二. 在确定自己研究主题之后,还是要继续阅读论文。这次的阅读主要就是看别人是如何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的。记录前人的研究方法,并总结,然后“依葫芦画瓢”,设计自己的研究,在设计时要考虑自己研究的创新点如何体现。
四. 个人觉得整篇论文最难的部分是文献综述,是一件特别锻炼人的事情(虽然我特别不想写!)。首先,如何对文献综述进行谋篇布局,即安排该部分的结构。其次,文献综述的写作能够充分体现一个人的提炼、归纳与总结的能力。因为写文献综述就是对所阅读的研究领域的论文进行提炼、归纳、整理和总结。
先写这么多,总体觉得最难的不是字数要求和重复率10%以下这两个变态的点,而是阅读论文的过程比较痛苦,尤其是刚开始并不入门的时候,阅读速度很慢,而且读了一整篇也不一定能够明白作者到底在说什么。种种心酸需要自己去体会了。BTW,Dont worry.It takes time.
我这些天为了毕设,忍着睡意读了十几篇论文,有一半是高贵的985的硕士毕业论文。洋洋洒洒60页,十页是绝对废线页是copy each other, 剩下的十页里会有些自己的东西,离谱点的,大概只有三五页。不禁默默吐槽半天,突然反应过来,这么说来,我的论文岂不是就可以。。。
我觉得这肯定不是一个好规定,很多人说是一种考核方式,我是不同意的,因为从执行效果来讲大家都明白一点:
硕士和博士是否毕业,跟你最终写得毕业论文的质量(注意是毕业论文)基本没太大的关系,很多人在写论文之前就知道自己肯定可以(或者不可以)毕业了。
这一点大家心知肚明。比如说经常遇到博士,他们说自己没有达到毕业标准,肯定是SCI什么的没有发够,或者没有帮助导师完成任务。等老师说你已经可以毕业了,这时候很多人才往往开始写毕业论文,所以毕业论文基本不具备考察标准。其实论文的内容主要讲述自己硕士或者博士期间的一些工作就可以了。
我觉得不必说论文是在考核相关的知识,其实你想想,如果你可以将课题做好,那些基础知识你肯定是明白的。就好比如说如果你能作出一道很难的数学题,你就不必要开始写一些微积分的基本定理了,只要能让大家明白你这是怎么推导出来就可以了。如果你课题做好了,或者你读博士期间已经发表了很多sci文章,那么不用说,相关的知识你肯定是懂得,有必要考核吗?
说白了,就是一种很烂的规定。真的是一种形式主义。说白了这也是学校的好心:你看,你写了这么多的文章,这证明你做东西合格了,可以毕业了,如果你写了几页毕业论文就想毕业,那显得学校好像非常不负责任就让你毕业了,学校也不好应付上面的检查,你东西做的怎么样我不管,不过你一定要弄得看似做了很多东西一样,这样学校也好交代,哈哈。说白了,很多学生拿字数糊弄学校,学校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接受糊弄然你过关(尤其是硕士)。大致就是这样吧
我没写过博士论文,但是写过硕士论文。我的观点是,如果真正认真写的话,三万字很多时候还不能说清楚一个问题。想简洁,很多论据甚至论点就必须预设读者都已经明了了。
就拿工学研究来说,通常一篇硕士论文的结构和内容和一篇期刊长文的长度差不多,比如双栏12页的英文,往往就有1万左右的单词,一般包括五到六个部分,通常是导论,相关工作,问题表述,解决方法,实验还有结论,最后再加上约三十个左右的引文。那么接下来仔细分析一下每个章节需要的字数。因为对中文论文不熟,就英文论文的字数讨论,按一个英文单词平均两个汉字计算。
导论部分一般要介绍一下问题的来源,相关的一些研究成果,然后再引入整个论文的工作,一般还会列出文章的贡献,最后介绍一下论文结构。每个部分大概需要一个段落以上吧。这样下来,光导论就需要一千以上的单词,换成中文大概是两千字左右。
问题的解决一般是问题描述两倍左右的长度,因为一个问题通常会有两个或者多个解法,每个解法都得按步骤进行描述,如果在理论上给出性能评价就更加充分,这种程度的论文至少一两千个词来描述解决方法,差不多三四千个汉字。
实验部分也是整个文章的大头,实验环境的描述,小规模实验以及大规模实验等等各种各样,但七八个图表才能算是充分的实验,每个图表需要一段话解释的话,实验部分最少也得三千个英文单词,六千个汉字才算完。
那么这么一篇论文得多少个汉字呢? 加起来大概是九千多个单词,约一万八千个字。即便学校不规定任何字数,一篇硕士论文如果能够达到一篇学术长文的水平,两万字总要的,因为结论部分会比学术论文来得长,另外解决问题时候的一些详细方法是需要添加进去的,或者是一些繁复的证明过程也需要添加到毕业论文里面。如果一个学生的硕士毕业论文写不到两万字,至少在我研究的领域来看,内容是很勉强。
所以像我毕业的学校,工学硕士论文一万五千字,工学博士论文五万字,还是蛮合理的一个要求,毕竟杰出论文的篇幅确实有比较短的,但最终还是需要足够的内容进行支撑的,如果字数不够,首先不要去怀疑学校的规定,而是想想为什么写不出足够字数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