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论著_文库,Original Research 临床论著 原发性胆囊癌诊治的若干问题探讨 刘晓平 李宝金 王少发 叶建宇 周晓初 龙光辉 彭 毅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广东 深圳 518036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胆囊癌患者 的临床资料, 并结合有关文献分析原发性胆囊癌 (PGC) 的高危因素及诊治特点、 意外性胆囊 癌 (UGC) 及针孔切口种植转移 (PSM) 结果 本组合并胆囊结石12例, 。 占63.16%(12/19), 术前确诊率为 63.16%(12/19), 联合 B超及 CT的诊断符合率 91.67% (11/12) 手术切除率 , 47.37%(9/1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后UGC发生率0.11% 2/1 866) 常规剖腹胆囊切除 ( , 术 (OC) UGC 发生率 0.26% 后 (1/383) 总 UGC 发生率为 0.13% , (3/2 249) LC术后 PSM发生 , 率 0.05% 1/1 866) 定期随访 3个月至5年不等, ( 。 平均生存时间为2.4年。 结论 B型超声 联合CT是术前较有效的诊断方法, 防止UGC漏诊的有效方法是术中常规胆囊冰冻病理及全胆 囊病理检查, 治疗首选胆囊癌根治术。 【关键词】 胆囊肿瘤; 针孔切口种植转移; 意外胆囊癌 ;诊断 治疗 ; 【中图分类号】 R735.8 R657.4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3257 2005) ( 04-0018-04 Several important issues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gallbladder carcinoma LIUXiao-ping,LIBao-jin,WANGShao-fa,etal.DepartmentofHepatopancreatobillaryandLaparoscopySurgery,Peking UniversityShenzhenHospital,Guangdong518036,China [ A b s t r a c t ] ObjectiveToexplorethediagnosisandsurgicaltreatmentofprimarygallbladder carcinoma PGC) Methods Bywayoftheretrospectiveclinicalanalysisof19casesof ( . PGC,somedetailscombinedwithrelatedliteraturewereconstruedinvolvinghighdangerous factor,clinicalcharacteristic,unexpectedgallbladdercarcinoma UGC) ( andportsitemetastasis (PSM) aboutPGC. Results Twelvecaseswithgallbladderstone 63.16%) ( inthegroup; 12casesofPGCwereconfirmedaccordingtoclinicalbehave,computedtomography CT) ( andB-ultrasonography(B-US).Preoperativediagnosticratewere63.16% 12/19) ( ,operative resectionratewere47.37% 9/19) ( .TwocasesofUGCencounteredduring1866casesof 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 LC)0.11%) ( ( ;oneof383caseswithopencholecystectomy (OC) (0.26%) ,andoverallrateofUGCofLCandOCwere0.13%(3/2249) .oneofPSM during1866casesofLC 0.05%) ( wereobserved.Following-upforthreemonthstofive years,theaveragesurvivaltimewere2.4years. Conclusion B-USandCTarethemain methodsinearlydiagnosisofPGC.Theentirelyresectedgallbladdershouldberoutinely examinedandfrozen-sectionexaminationinordertoavoidpretermission.OncePGCis diagnosed,radicalresectionisthebestchoice. [ K e y w o r d s ] gallbladderneoplasm;portsitemetastasis;unsuspectedgallbladdercarcinoma; diagnosis;treatment 1 8 JOURNAL OF RARE AND UNCOMMON DISEASES Vol.12 No. 4 2005 原发性胆囊癌 (primarygallbladdercarcinoma, PGC)于 1777 年由奥地利Stoll 医师首次报道。其发病 隐匿,无特殊临床表现,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侵袭 力强, 易发生转移, 多因就诊时已属中晚期而失去根治 性手术机会,且对放化疗不敏感,预后极差,5 年生存 率低于 5% [1] 断符合率为 88.89%(16/18) ;同时做过 B 超及 CT 的有 12 例,1 例阴性,联合 B 超及 CT 检查的诊断符合率91. 67%(11/12) 。 1.4 大 体 及 病 理 类 型 肿瘤大体表现为浸润型13例, 乳头型 6 例;病理类型:腺癌 15 例(78.95%,15/19) , 未分化癌 3 例(15.79%,9/19) ,鳞癌 1 例(5.26%,1/ 19) 。其中,合并胆囊结石 12 例,占 63.16%(12/19) 。 Nevin 病理分期:Ⅱ期3 例(15.79%,3/19) ,Ⅲ期5 例 (26.32%,5/19) ,Ⅳ期 5 例(26.32%,5/19) ,Ⅴ期 6 例(31.58%,6/19) 。 1 . 5 治 疗 单纯胆囊切除术2例, 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 除、肝总管空肠 Roux-en-Y 吻合 2 例,胆囊切除 + 肝 楔形切除 3 例,胆囊切除 + 肝叶切除 1 例,胆囊切除 + 胰十二指肠 1 例,胆道内引流或外引流(含胆囊造瘘)4 例,剖腹探查见已无法手术而行活检6 例。 本组手术切 除率为 47.37%(9/19)。 1 . 6 预 后 与 随 访 19 例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访,随访3 个月至 5 年不等,平均生存时间 2.4 年。 。如何及早发现病变并进行合理的手术治 [2] 疗, 是提高其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键 。 随着腹腔镜胆 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成为 有症状胆囊病变手术治疗的“金标准” ,意外胆囊癌 (unsuspected/unexpected/incidentalgallbladder carcinoma,UGC/IGC) 和针孔切口种植转移 (portsite metastasis/recurrence,PSM/PSR)渐趋增加,日益引 起重视。本文统计了自1999 年 4 月至 2005 年 4 月我科 收治的 19 例 PGC 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有关文献及最新 进展,讨论其诊治的若干问题。 1 临床资料 1 . 1 一 般 资 料 本组患者19 例, 男8例,女11 例。男 :1.38,年龄 41~88 岁,平均 65.14 岁,其 女之比为 1 中 60 岁以上为 17 例,占 89.47%推荐阅读:博士生,50 岁以下仅为 2 例, 占 10.53%。 1.2 临 床 表 现 本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 多 数以多种症状合并出现。 病程3 天~30年。 主要临床表 现为:右上腹疼痛18 例,黄疸8 例,体重减轻9 例,右 上腹肿块 5 例。血液中肿瘤标志物检测:AFP 升高(3/ 15) ,CEA 升高(4/15) ,CA125 升高(5/10) ,CA199 升高(5/10) 。 1.3 诊 断 本组依据临床表现、B 型超声及CT 入院诊 断为胆囊癌 12 例,诊断符合率为 63.16%(12/19) 。误 诊疾病为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 5 例;慢性萎缩性胆囊 炎 1 例;胆囊息肉样病变1 例。意外胆囊癌 3 例,其中 LC 术后 2 例,发生率 0.11%(2/1 866) ;常规剖腹胆囊 切除术(opencholecystectomy,OC)后 1 例,发生率 0.26%(1/383) ;UGC 总发生率为 0.13%(3/2 249) 。 LC 术后针孔切口种植转移瘤 1 例,发生率 0.05%(1/ 1 866) 超检查15 例,结果13 例阳性, 。B 诊断符合率为 86.67%(13/15) ;CT 检查 18 例,结果 16 例阳性,诊 2 讨 论 2 . 1 有 关 胆 囊 癌 的 临 床 高 危 因 素 近年来 PGC 的诊 断率和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 这一方面是因为检测手段 的日益先进带来检出率的提高, 另一方面则是全球社会 的老龄化, 随着人均寿命的增加, 高龄患者呈增加的趋 [3] 势 。资料显示,PGC 常发生在50~70 岁的老年人,女 性比男性多 3 倍,本组中 60 岁以上占 89.47%,男女比 为 1 : 1.38。PGC 的发病与胆囊结石密切相关,这已为 大多数学者认可,有资料显示,国内约71.4% 的 PGC 患 者合并胆囊结石,国外则为 54%~100%[4] 。本组合并胆 囊结石 12 例,约占 63.16%。目前认为,PGC 的癌前病 变有:①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Lesiousofthe gallbladder,PLG)包括胆囊腺肌症 , (胆囊腺肌瘤病) 、 胆囊腺瘤、腺瘤样息肉、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等;②长 期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以及胆囊炎引起的部分粘膜钙 化(瓷化胆囊) 、胆囊壁上皮化生和胆囊上皮不典型增 生等。年龄大于50 岁、单发、 宽蒂、直径大于1 cm、短 期内病变增长较快、 病变位于胆囊颈部、 合并胆囊结石 罕少疾病杂志2005 年 8 月 第 12 卷 第 4 期 19 的胆囊息肉患者被认为是PGC 的高危人群[5] 。 另外有报 道,胆胰管合流异常者,PGC 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 [6] Schaeff 等分析了108 例腹腔镜手术, 发现UGC 术后PSM 发生率甚高,而其它肿瘤术后 PSM 发生率较低,且与 肿瘤细胞迁移至套管针和腔镜器械、CO2 气腹能促进肿 瘤的扩散、 局部创伤、 处理肿瘤的方式、 肿瘤生物学行 为和个人的外科技巧有关[12]。本组中,有 1 例行 LC 的 UGC,术后病理为浸润性胆囊癌,未作特殊处理,1 个 月后出现 PSM 而再次手术。因此,为减少 LC 术后 PSM 的发生, 我们认为可尝试以下方法: ①用标本袋取出胆 囊标本;②适当扩大Trocar 切口, 减少压榨性创伤;③ 手术结束时将切口的腹膜缝合, 修复局部损伤; ④冲洗 切口。 2 . 5 有 关 P G C 手 术 方 式 及 L C 中 转 开 腹 目前 PGC 手术方式的主流观点是Nevin Ⅰ、 Ⅱ期行单纯胆囊切除 术,Ⅲ、Ⅳ期行根治术,Ⅴ期行扩大根治或姑息手术, 但临床上各医师的实际应用仍缺乏规范, 而规范化的手 术将改善预后。 由于胆囊癌的生物学行为主要为直接浸 润肝实质和邻近器官;或早期淋巴转移到胆囊淋巴结、 肝十二指肠韧带周围淋巴结及胰头后方、 肝动脉及腹腔 动脉旁淋巴结,因此,我们建议规范化的手术方式是: Nevin Ⅰ、Ⅱ、Ⅲ、Ⅳ期均作包括胆囊切除、楔形或肝 段或肝叶切除、 区域淋巴结清扫、 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 化的根治性手术。 对于Ⅴ期病例则赞同大多数观点, 施 行扩大根治术, 虽然风险与技术难度大, 术后并发症较 多, 手术死亡率高, 但是可以提高远期疗效[13], 或依据 情况行姑息手术。 由于现行腹腔镜行肿瘤根治及淋巴清 扫的效果仍存质疑,故建议 LC 术中发现 UGC 常规中转 开腹, 除非术者自认为操作技术能胜任根治或扩大根治 术,如 LC 术后病理证实 U G C,也应再次开腹手术。 【参考文献】 1. CubertafondP,MathonnetM,GainantA,etal.Radicalsurgery forgallbladdercancer.ResultsoftheFrenchSurgical AssociationSurvey[J].Hepatogastroenterology,1999,46: 1567~1571. 2. 邱昌伟,赵红,靳保省,等.原发性胆囊癌41例误诊分析[J].临床 荟萃,2000,15(4):158~159. 3. 石景森,任予.中国原发性胆囊癌的流行病学特点[J].中华肝胆 外科杂志,2003,9(10):583~584. 2 . 2 有 关 CT 和 B 超 的 诊 断 价 值 超声是常用的胆囊 癌筛查手段, 尤其在胆囊癌的早期发现上, 它能直接显 示胆囊壁增厚, 胆囊腔内的肿块, 肝及近卫淋巴结的转 移灶, 从而提高胆囊癌的临床诊断水平, 其诊断符合率 为 42.9%~78.6% 。本组 15 例超声检查中 13 例阳性, [7] 诊断符合率高达86.7%。CT 因其良好的密度分辨率、直 观清晰的三维图像、 对扫描层面的全面显示已成为胆囊 癌的重要检查手段, 尤其在显示胆囊癌对周围组织的侵 犯程度及范围等方面具有超声所不及的优势。 本组18例 检查中,有2 例漏诊,诊断符合率为88.89%。 本组同时 做过 B 超及 CT 的有 12 例,仅有 1 例漏诊,联合 B 超及 CT 的诊断符合率 91.67%。因此,联合应用 CT 及超声, 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弥补彼此的不足, 有助于提高 胆囊癌的诊断水平。 2 . 3 有 关 意 外 胆 囊 癌 UGC是指在临床上因胆囊良性 疾病行胆囊切除术术中或术后病理发现的胆囊癌[8] 。 LC 因其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深受欢迎,日益普及。 随着 LC 带来胆囊切除指征放宽和胆囊切除病例增加, UGC 及其 PSM 时有发生,报道日渐增多。国内报道 LC 术中及术后 UGC 的发生率为 0.17% 和 0.34%,国外报 道 LC 后 UGC 的发生率为 0.15%~2.85%。OC 术后的 UGC 的发生率国内报道为 0.12%~3.86%,国外报道为 0.28% [9] 。本组 LC 术后发现 2 例 UGC,OC 术后发现 1 例 UGC ,同期 LC 共 1 866 例,OC 共 383 例,故本组 LC 术后的 UGC 发生率为 0.11%(2/1 866 ) ,OC 术后 的 UGC 发生率为 0.26%(1/383) ,胆囊切除术后总 UGC 发生率为 0.13%(3/2 249) 。虽然 UGC 发生率非常低, 但 为 了 减 少 U G C 的 漏 诊 ,我 们 仍 应 该 重 视 它 。 Napolitano 等[10]认为LC术后的所有胆囊标本都应该切 开检查,了解囊壁的厚薄及规则否,同时做免疫组化。 我们认为,无论 LC 还是 OC,术中胆囊标本常规冰冻切 片及全胆囊切片组织学检查是必需的,以免漏诊 UGC, 增加再次手术机会。 2.4 有 关 针 孔 切 口 种 植 转 移 虽然Paolucci认为开腹 与腔镜术后的 PSM 发生率相当,但多数学者认为 PSM 的惊人发生率与癌症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密切相关[ 1 1 ] 。 (下转第 23 页) 2 0 JOURNAL OF RARE AND UNCOMMON DISEASES Vol.12 No. 4 2005 少, 临床常表现为贫血或溶血症状, 或以其为首发症状, 易被误诊误治 [2, 3] 象基本消失。 因为标本数较少, 这种脾切除后骨髓溶血 消失现象很难作出确切的解释。 肝豆状核变性的患者,如果能够终身接受驱铜治 疗, 可获得与健康人一样的生活和寿命[6] 。 而驱铜药物 大多有抑制白细胞、 血小板的作用, 加之常见的并发症 脾亢所造成的外周血细胞过低, 势必给进一步治疗带来 一定的困难。 切除脾脏, 可改善肝豆状核变性并发脾亢 患者的骨髓象及外周血象, 继续常规的驱铜治疗, 对于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延长患者生命有重要的价值, 值得 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任民.肝豆状核变性[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95.194. 2. 张国范,侯太辉,王龙.33例青少年肝豆状核变性误诊分析[J]. 罕少疾病杂志,2001,8(3):28~29. 3. 徐旭,耿开芳.以溶血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2例[J].罕少 疾病杂志,2002,9(1):45~46. 4. 喻宗繁,于庆生,侯勇,等.脾切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脾功能 亢进的研究[J].安徽医学,2002,23(3):23~24. 5. 杨新华,马宏敏,蔡志民,等.脾大部切除术治疗肝硬化脾大脾亢 的疗效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0,6(5):337~340. 6. 杨任民.肝豆状核变性的病因及治疗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 1999,10(3):180~181. 【收稿日期】 2005-05-10 。 切脾后其外周血全血细胞明显升高, 骨髓象特征与其他原因导致的脾亢切脾前后骨髓象改变 基本相似。 即切脾前因脾亢导致血细胞破坏增加, 多数 患者骨髓表现为过度增生, 巨核细胞增多, 以过度型为 主,产血小板不良;切脾后骨髓象基本恢复正常, 巨核 细胞数正常, 以成熟型为主, 产血小板良好 有以下特征。 切脾前较成熟的中性粒细胞胞浆中, 可见有较多的 中毒性颗粒及空泡,提示粒细胞系列中毒较剧, 这可能 与肝豆状核变性的病因有关。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遗传 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一般来说, 衰老的细胞易受氧化 剂、金属离子的影响,使其易在脾内被单核-吞噬细胞 系统所破坏和吞噬。本组 9 例中有 8 例白细胞减少。切 脾后,吞噬破坏血细胞的场所不复存在, 故白细胞数基 本恢复至正常水平。 但因肝豆状核变性的原发病因仍存, 故仍有少量中毒性颗粒存在于较成熟的粒细胞胞浆中。 本组切脾前骨髓象中, 有1例红细胞系统增生极度 活跃, 且有成熟红细胞形态学异常, 有破碎的成熟红细 胞, 提示有溶血性贫血。 这可能是铜在肝脏内蓄积达饱 和状态后, 向血液内释放, 对红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引 起程度不等的溶血现象。 切脾后, 该患者骨髓中溶血现 [4,5] 。 本组9 例患者脾切除前后骨髓象改变与文献报道一致, 但还具 (上接第20页) 4. 石景森,杨毅军.原发性胆囊癌与胆囊结石关系研究的新进展 [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0,15(6):373~374. 5. JonesMonahanKS,GruenbergJC,FingerJE,etal.Isolated smallgallbladderpolyps:anindicationforcholecystectomy insymptomaticpatients[J].AmSurg,2000,66:716~719. 6. HasumiA,SugayaH,AokiH,etal.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andbiliaryductcancer[J].BiltractPancr, 1995,16:753~757. 7. 陈霞,李东方,曾新群,等.CT与超声对胆囊癌诊断的对照分析 [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4,5(9):656~657. 8. WeinsteinD,HerbertM,BendetN,etal.Incidentalfinding ofgallbladdercarcinoma[J].IsrMedAssocJ,2002,4:334~ 336. 9. 张云利,郭剑民,周立新.意外胆囊癌再手术临床病理分析[J].中 华肝胆外科杂志,2004,10(7):447~449. 10. NapolitanoL,ArteseL,InnocentiP.Seedingfromearlystage gallbladdercarcinomaafter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 [J].AnnItalChir,2001,72:721~724. 11. PaolucciV,NeckellM,GotzeT.Unsuspectedgallbladder carcinoma-theCAE-S/CAMICregistry[J].ZentralblChir,2003, 128:309~312. 12. SchaeffB,PaolucciV,ThomopoulosJ.Portsiterecurrences afterlaparoscopicsurgery.Areview[J].DigSurg,1998,15: 124~134. 13. YehCN,JanYY,ChenMF.Managementofunsuspectedgallbladder carcinomadiscoveredduringorfollowing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AmSurg,2004,70:256~258. 【收稿日期】 2005-04-18 罕少疾病杂志2005 年 8 月 第 12 卷 第 4 期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