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电视剧艺术研究的新样本

作者:  时间:2020-06-06  热度:

  当代电视剧艺术研究的新样本。中国电视剧艺术研究从1980年发轫,迄今已走过整整40个年头。40年来,随着我国电视剧创作实践的广泛深入开展,电视剧理论研究工作也受到了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在条件支持、史料收集与凝练、现象阐释和归纳、个案经验研究与规律揭示等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与成绩。在众多学术论著中,孔明玉的《视听影像的中国符号——中国当代电视连续剧艺术论》(以下简称《艺术论》,四川大学出版社推荐阅读:混杂因素。2019年10月第1版)一书独辟蹊径,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通过对电视剧艺术的历史发展和文本建构的理论考察,探讨中国电视剧艺术的时代面貌与艺术价值,进行了独特的理论尝试,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明给广大文学艺术家提供了无穷的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极大丰富了中国的电视剧市场,也为中国电视剧的国际化做出了努力,在满足大众审美需要的同时更为电视剧发展的理论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现实课题。尽管各方都在协同跟进,有关电视剧理论研究的总体状况依然难以令人满意,跟不上电视剧本身发展的快速步伐,对当代电视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做出回应,这是件很让理论家们困惑的事情。在这样的艺术背景和时代需要下,《艺术论》从“艺术概论”“现代观照”“当代描述”“巴蜀符号”等多个维度对中国当代电视连续剧进行深入的学理分析与解读,表达了一种独特的学术声音。该书既是对中国电视连续剧理论发展四十年的个性梳理,又是对电视剧创作40年的归纳与总结,更是电视剧艺术研究形式的典型示范。

  电视连续剧是电视剧的重要构成内容之一,也是当代电视通俗文学的最重要的消费形式。它在大众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同时,它的娱乐属性和商业属性也日益明显,呈现出来的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电视连续剧本身赋有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作为影像叙事的文本范畴,极大体现在它与社会和亿万观众紧密互动的层次多元的生动场景之中。因此,对于电视连续剧的艺术讨论不仅代表了一种社会意识和审美倾向,也是电视连续剧自身对时代精神与人文价值科学选择的动力之一。《艺术论》将中国电视连续剧置于新时期以来重大社会进程的历史语境之中,从历时与共时两个维度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电视连续剧题材进行全面考察,力求在社会历史进程和电视连续剧评论话语两个层面的兼容当中探索二者相呼应规律的可循之路。第一章详细论述电视剧的意识本性和特征,客观再现中国当代电视连续剧的发展成长历史;第二、三两章列举具体的艺术题材,将理论的演绎置放融汇在鲜明的实践印证里,选择了当下比较热门的“军旅题材”“家庭婚恋题材”“知识分子题材”“谍战题材”等类别进行拿捏恰当的分析,探寻不同种类的电视剧的类型特点和行业走势。如果说前面三章是对当代电视连续剧进行全景式理论覆盖的话,那么第四章则是作者对特殊区域电视连续剧演播真实状况进行的匠心独具的美学阐释。全书通过对电视连续剧文本的深入分析,探索题材类型的内部结构、文化存在之间的辩证关系,形成了本书独特的理论系统。

  《艺术论》广泛吸收了影视学、传播学、文学、心理学、美学等多学科理论,构成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同频共振,展示了电视连续剧理论研究的崭新姿态,具体表现了如下几个突出之处:其一,独立考辨与精思善断相统一。如在对各种题材电视连续剧发展前景的论述中,既讲多元共生,也坚持差异对待,著者以事实和史料为依据得出的细腻深刻的学理识见极具启发和创新意义。其二,严谨构架与个案慎读相融合。作者借助类型题材的深入分析,既让读者感知真实的剧目样式,又避免了当下一些题材研究凌空蹈虚脱离实际的无根基架构的潜在误区。其三,开放眼光与学术毅力相结合。本书的研究对象体量巨大,耗时费力,作者极具学术锐气,对电视连续剧的艺术实践进行了非常专注的动态跟踪,及时总结其得失。作者学识渊博,气象峥嵘。《艺术论》一书是值得重视的电视连续剧艺术研究新成果,对于当代电视剧的生产与传播、交易和接受都具有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指导意义。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