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山区老师写出15万字有关孔子的学术著作

作者:  时间:2020-03-03  热度:

  为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养,市教育局组织开展“读经典名著,做智慧教师”读书研究活动,引导全市广大教师阅读经典名著,提升自身素质。

  引言:为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养,推进全市中小学教师阅读的专业化、科学化,市教育局组织开展“读经典名著,做智慧教师”读书研究活动,引导全市广大教师阅读经典名著,提升自身素质。本报将推出部分优秀读书教师典型,在《杏坛人物》栏目中刊发。

  李耐久,钢城区辛庄镇铁车中学的物理教师,他的教学成绩优秀,业余时间研究先秦文学,记下数百万字的读书笔记,写出15万字的孔子学术著作。

  李耐久1976年出生在辛庄镇裴家庄村,他的父亲是一名(民办)教师,小时候他听父亲说:“《论语》、《道德经》这些书都很好,但是咱看不明白。”“怎么会看不明白?”李耐久当时不理解,他想知道这些好书讲了什么。

  1995年莱芜师范毕业后,李耐久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先秦文学。刚开始他对照原文注释,一个字一个字读,完全是自学。同时,他记录读书笔记,至今所记的文史读书笔记有几十个本子。

  今年春节期间,李耐久完成了《字斟句酌读孔子》的写作。这部书以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为线索,参考《论语》、《孔子家语》、《左传》、《吕氏春秋》等著作的记载,以学术笔触记载了孔子波澜壮阔的一生。从2015年第一篇《圣人出世》到最后一篇《盖棺定论》,历时近两年,共5部,52章,15万字。

  “有句话说,人这一辈子的努力都是为了完成童年时期一个简单的梦。我觉得就是这个好奇心支撑了我。就像有的人小时候看到月亮,想知道月亮上有什么东西,长大后可能就研究制造火箭、航天飞船去实现自己的梦一样,年少的梦,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只要坚持天天做,一天做一点,累积起来就是巨大的成绩。”李耐久说。

  李耐久一直教初中物理,教学成绩优异。他把从读书中获得的智慧用在了教学上。

  同事说他平时很严肃,工作认真。学生喜欢他的课程:“老师讲小孔成像时,会讲到墨子;讲到扩散现象时,会说起很多道理。老师上课非常卖力,经常用肢体语言为我们进行形象展示。”

  “我的教学心得是下学上达(《论语宪问篇第十四》),下学术,上达道。”李耐久认为教学之道就是“爱”,爱职业、爱学生、爱学科。他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方法:按学习水平将班级学生分为5个大组进行竞争,每学期三分之二的课由学生来讲,让水平相近的5个同学进行比较。他说:“教师要学会用兵不当兵。老师不能像个士兵冲锋陷阵,老师是要像将军后身身先,把学生推上前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李耐久说:“物理、物理,本质上学的是自然之道。其实我很喜欢教物理,如果教语文,可能就不会对先秦文学如此感兴趣呢。”

  李耐久对先秦文学的研究是在业余时间完成,他说:“早晨、晚上、周末,我的业余生活就是看书、写东西。一天不写东西,就觉得不舒服。”

  李耐久创作的散文、小说、诗歌、教育随笔等累计达到1143篇。从1995年8月参加工作李耐久开始写日记,先是抽空写,后来经常写,再后来天天写,到现在为止已写满40个日记本。李耐久是一个细心的人,他每用一个新日记本,首先标上页码。用过的部分中性笔已经装了一个方便袋。“人有很多困惑,很多时候我读书写作是为自己解闷,如果这些创作能附带着发挥功效,那也是意外收获。”李耐久说。

  面对枯燥的先秦文学,李耐久有时候也会感觉累,但他一直坚持不辍。“就像我母亲种地。母亲小时候跟我说过,要好好学习,可别种地,种地累死个人。但是母亲到现在一直在种地,年纪大了我劝她别干了,她照样干。”

  现在,李耐久开始对《庄子》进行研究和解读。“今后,我将把主要业余时间都用在对先秦文学的学习和推广上,诸子百家一本一本地阅读,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李耐久说。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