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典型的多血供肿瘤,血管生成在肝癌生长到转移过程中均起中重要作用。目前肝癌靶向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这几种最常见的生长因子,来抑制肝癌的血管生成及生长转移,但是其临床客观缓解率仅为10-20%,病人生存获益也仅为几个月。因此,发现和研究肝癌血管生成的新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据了解,齐鲁医院肝胆外科董兆如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杨亚飞和孙东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李涛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这是该团队2018年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杂志(IF=10.199)发表研究性论著阐述肝癌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后再次在国际一流专业期刊发表肝癌血管生成调控机制的研究性论著。
这项Hepatology论文,首次发现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在肝癌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跨膜丝氨酸蛋白酶4(TMPRSS4)不仅能促进HB-EGF前体的表达,还能通过激活EGFR/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MMP9对HB-EGF前体的酶解,将其转化为溶解型HB-EGF,进而发挥促进肝癌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的作用。
而CRM197可通过抑制HB-EGF与EGFR结合而阻断这一过程,起到抑制肝癌新生血管的形成和肿瘤增殖的作用,并能增强肝癌对靶向药物索拉菲尼的敏感性。
这一研究阐明了调控肝癌血管生成的新机制,对于研发新的肝癌靶向药物及减少肝癌对靶向药物的耐药性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该病例揭示了表现为多发囊性改变的转移性肝癌的独特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并探索了PD-1对转移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董兆如主治医师为第一作者,李涛教授为独立通讯作者。据悉,李涛教授以通讯作者先后在Gastroenterology
杂志发表多篇诊断治疗疑难复杂病例的临床病例报告,是目前国内在该杂志发表临床病例报告最多的医生,彰显出该团队处理肝胆外科疑难复杂病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