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一双,清风自在,我有明珠一颗,照破山河万朵。手余的淡淡书卷香,便是每个人心中默默孕育的种子,总有一天会秀出洁白芬芳的灵魂。秋高气爽,丹桂飘香,不如敞开胸怀,清明心境,评评医者们心头的好书。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主要从事小儿普外临床、小儿创伤急救等工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新教师青年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基金及上海市卫计委基金项目。在国内《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登核心期刊、国际小儿外科杂志《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等发表论著30余篇,被SCI收录10余篇,参编《实用新生儿外科学》《临床小儿外科学--新理论 新技术 新进展》《儿童急诊与重症医学临床技术》等专著。曾至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学创伤中心进修学习1年,现为全球儿童儿童安全组织的儿童乘客安全技师、导师。
父母一定要知道的紧急应对方法,有备无患——家里、学校、马路、公共场所和户外,到处都有“隐形杀手”;烫伤涂牙膏、挑水泡?别再用这些“土方法”坑宝宝;是医生也是妈妈,20种意外伤害详解+20张急救流程图,关键时候能救命……
儿童医院专家答疑解惑,一个个真实案例和情景再现,特为中国家庭和中国孩子著写的儿童意外伤害。分为家庭篇、校园篇、公共场所篇、户外篇和交通篇一一指出不同场景下的安全漏洞和意想不到的安全隐患,防微杜渐。事实证明,儿童意外伤害是可以防患于未然的。
图文书设计,字少图多,图示清晰,分步骤讲解,更容易理解,轻松阅读不枯燥。笔记本设计,结合自身情况做好要点总结,让家长随时可以边读边记,及时记录下重要信息和疑点问题,便于需要时与医生沟通,有据可查。
世界儿童安全联盟曾经公布了一项调查:每天有2000多名儿童死于非故意或者意外伤害,而其中44.5%的儿童意外伤害来自于家里。你认为很安全的家里,其实隐患重重。客厅里会遇到触电、跌伤,餐厅里常见的误食、异物梗阻,卧室里可能发生窒息、橱柜砸伤,厨房里容易烫伤,还有卫生间、阳台……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往往家长一个转身、一没注意,吃一口饭喝一口水的工夫,意外就发生了。
安全无儿戏,家长千万不可抱有任何侥幸心理:“应该没关系的”“哪有那么巧”……一旦出一点差错,那将是悔恨一生的事情。所以,作为家长请务必对着书上介绍的情况,给家里来个安全大检查,仔细排查安全隐患,要知道,孩子的好奇心远超我们的想象,我们能做的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能放心地去探索和发现。
科学有效地应对儿童意外伤害,能够防止二次伤害的发生,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如果处理失当,则容易给后续治疗造成阻碍或引起后遗症。
意外伤害发生后的急救和护理是需要专业知识的,这些知识并不是普通家长所具备的。为母则强,好妈妈不但要做好老师,更要做好医生。现代家庭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一旦发生伤害,可以做到快速判断,心里有底,沉着不慌,对孩子的情绪安抚和治疗沟通,都能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避免了隔代养育纠纷,坚决对“土方法”SAY NO。
1、在这里,复旦儿科的医生们把儿童意外伤害的防患方法,和伤害后的紧急处理方案教给你。希望每一个孩子安全健康成长,每一个家庭充满快乐!
——肖现民教授(原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副主委)
2、如果你一直以来都在思考如何减少孩子的意外伤害,为儿童崎岖波折的人生道路寻找指引方向,本书就是一盏指明灯。
3、对于每位家长和老师来说,这都是一部必读书籍,有助于全社会更好地理解儿童伤害,帮助家长更恰当、也更敏感地发现孩子在生活环境、活动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减少伤害发生,或是冷静有效地应对孩子的意外伤害。
4、在中国,近20年来,儿童安全教育之所以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更专业的分享,就是因为有像郑医生这样将专业所长和伤害防患常识相结合的人士,他们怀着一份使命,义无反顾地贡献着自己的擅长,将深奥难懂的医学知识,变成每个宝爸宝妈生活的指导手册,陪伴孩子平安成长。这是中国安全教育领域的一大幸,也是广大宝爸宝妈们的福祉。
——张咏梅(儿童伤害预防教育专家,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高级传讯顾问,资深媒体人)
秦悦农,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西医结合乳腺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促进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名中医陆德铭工作室成员,海派中医顾氏外科第五代传人。擅长中西医并用诊断治疗各类乳腺良恶性疾病,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中医西医技术兼具的乳腺科专家。
很多时候,繁忙的临床工作让医者忘记了“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医生所说的**件宝——语言。其实,除非病人接受了全身麻醉,医患没有语言上的交流。其他的场合,无论门诊还是病房,或者术前谈话、术后病理报告的解读、后续治疗方案的设计,针对病人本身或是病人家属,医患的对话交流沟通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医者以病人及家属能够理解的言语作交流是尤为重要的。
其次,百姓百姓,百人百姓(姓氏),百人百性(性格),平和的、焦虑的、抑郁的、急躁的……医院小社会,医者接触三教九流,病人形形色色,医患之间对话,正规的、艺术的、讽刺的、当头棒喝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治疗效果更好,为了对病人更有利!有时是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笔者尝试以医患对话的新体裁进行医学科普创作,无疑是希望强调“语言”的功效。本书不从专业的角度划分疾病的子丑寅卯或者ABCD,单从笔者接诊的实例出发,说说乳腺疾病防治的那些事。书中的每个案例都是真实的,每个案例主人公的问题都可能是你关心的,或许也是同样想问的。
国内乳腺癌的发病率日益提高,尤其是发达城市更高。近年来,国内每年新增乳腺癌病人约27万,每年因乳腺癌死亡约7万人。乳腺癌已经成为第一“红颜杀手”,并且发病率还在呈逐年上升趋势。
其实,乳腺癌属于“相对善良”的恶性肿瘤。和其他恶性肿瘤相比,乳腺癌生存率相对较高。早期乳腺癌,如乳腺原位癌的五年生存率为99%~100%,上海地区第一期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已经达到了93%。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及规范治疗,在乳腺癌防治中显得尤为重要。
乳腺疾病有哪些主要症状?乳腺疾病分哪些种类?乳腺疾病如何诊断如何治疗?乳腺疾病和乳腺癌是什么关系?乳腺疾病病人最关心的是什么……都在这些真实的日常医患对话中。
1、医患对话形式的科普真难得一见,还有漫画,即使看到“癌”“肿瘤”“xx病”的字样也不会皱眉头了。这样的医生和科普麻烦多来几沓!
2、这本书的漫画,让我想起微信上流传的驾校教练和女学员的段子。没想到医生和病人之间也有这样精彩的段子,更没想到医生本人其实是非常儒雅俊朗的。
3、书名起得太好了——“非常医患对话”,一串“海派清口”写活了乳腺病门诊和病房的西姆爱了。作者是龙华医院乳腺科的秦主任,人长得帅不说,将医生的“三件宝”发挥得淋漓尽致,医术高超,又特别会跟病人聊,看这本书的目录就知道了,特别吸引人,不禁一篇一篇翻下去,特别喜欢看里面的漫画,特别逗。这样的医学科普才能让我们老百姓看得懂,看得下去,这本书不仅适合我们老百姓,各位医生也值得看一看,学一学好的医学科普怎么写。
4、一开始以为只是一本常规的讲乳房保健的书,看了几页就被吸引了。书里全部是病人和医生的真实对话,太搞笑了。有纠缠不休的,有要算命的,有一天吃4根胡萝卜的,有明明治好了非说自己没救了的……很多人因为同样的场景、同样的误解和无知,在医生那里遭到白眼,得到的是不耐烦、敷衍应付。我们当中有多少人经历过,还有很多话没说,医生已经在喊“下一位”。行医三件宝:语言、药物、手术刀,很多医生忘记了第一件宝。但是有多少医生有时间运用语言这种治疗工具,又能用好语言呢?这本书的作者,绝对是位人物,给与病人的是一场又一场的“话疗”,简单、犀利、睿智、幽默,直击人心。读这本书,真的很开心。不是说学到多少乳房保健知识,而是看到那么多无助的病人,在被安慰、被开解、被治愈。冷漠、对立的医患关系中,还有这样温暖、互助的存在。
一位卓越的医者,是充满人文情怀的,是善于阅读的,他们可以从历史、哲学、文化、经济、文学等作品中了解世间万物的更迭,了解社会人性的复杂。这是晔问创始以来,走访了数百位临床医生而得出的结论。许多受访的医者,不但医术高超,而且人格鲜明,在繁冗的医教研工作之余,还能挤出有效的一丁点时间,做充分的阅读。我们将陆续向读者推荐一些他们正在读的那些书。他读,你也读,也许可以唤醒你沉睡已久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