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在“AME论坛--临床肿瘤科研论文撰写与发表”专场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嘉根医生带来了一场生动精彩的讲座。他将论文写作的各个步骤进行分解,进行细致的剖析,直击论文写作中常出现的问题,是一场实用性强的论文写作课。在此,我们特别进行整理,希望对正在冥思苦想、迷茫中的您有所帮助。
Abstract是对正文中相应部分重点内容的概括,每部分1~2句,Methods和Results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加。Results中只需要将最核心的结果给出数据,其余的只描述逻辑关系即可。特别要强调,千万不要将正文中的任何一句话直接复制到Abstract中,会给审稿人留下偷懒的印象,其实,只要改变表达方式就可以,如主动语态变成被动语态等。
这部分相当于故事的前言,要说清楚两个问题:一是要做什么,另一个是为什么要做。有些人可能觉得很难,不知怎么写。其实,可以按照一定的格式来写:
介绍本研究的方法及目的。用1段,与上文呼应,1~2句话介绍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的。
这部分相当于故事的开端及发展,是最容易的部分,建议在实验/研究开展过程中完成,注意字数的控制,合理运用补充材料,如一些细节的方法等可以放到补充材料中。要强调的是,统计方法部分务必准确!因为统计方法是审稿人一定会审查的,如果审稿人提出统计方法有问题,文章或将被全盘推翻。
Results是故事的核心、高潮、结局,是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读者最期待的部分。建议分节(段)描述,每节(段)只讲一个结果,切忌超长段落。并且,描述要清晰、客观,避免Good、Satisfactory、Perfect等词,因为好坏不是自己评价的,而是外界的评价。
决定reviewer第一印象的三大要素:Title,Abstract,Figure。因此,图表要漂亮、清晰、舒服,避免直接描述图、表中显示的数据。
另外,实验结果一般分为多个部分,它们之间是什么逻辑关系,写文章时要做到心中有数。要逻辑清晰,层层推进,前后衔接,环环相扣,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英语里有很多连接词,可以帮助大家达到这个目的。如first、next、to assess、to compare、then、further、moreover等词语。
这部分是作者对文章的评价、思考、升华,可按下面几部分来写:对本研究方法及结果的客观总结(1段);对本研究意义/亮点的评价(2~4段);Limitation (1段),Limitation不是揭自己文章的短,会给审稿人留下客观、严谨的印象,对文章产生更多的好感;最后,再用1~3段对研究方法及结果中需要特殊说明的问题进行阐释。
这部分相对容易,高度精炼地总结研究的方法、结果及意义,并对该领域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讨论中的亮点与不足相呼应。
最后,李嘉根特别强调,语言只是载体,内容才是核心。要注意用词的变化,例如想表达“重要”,除了可以用important外,还可以用of importance,critical和fundamental来丰富词汇。另外,避免使用极端词汇,如,Absolutely、Always、Never,会让审稿人觉得很不严谨的印象。
“要心怀敬畏,敬畏科学,敬畏reviewer,敬畏editor,敬畏发表的文章。此外,在发文投稿的过程中,一定要自信,要不卑不亢地去跟reviewer、editor平等诚恳地去交流。”李嘉根表示。
李嘉根,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清华大学生物系医学预科,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毕业。曾在美国Mayo Clinic胸外科访学,获AATS Graham基金资助,以及在美国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胸外科访学。在OESO第13届世界食管疾病大会“The Esophagiome”(摩纳哥)进行大会发言,2016欧洲胸外科年会(那不勒斯)“大师杯”病例挑战赛代表亚洲队获得冠军。任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Thoracic Oncology Section的Section Editor。科研兴趣为肺癌及食管癌发生发展相关肿瘤标记物的发现、作用机制及转化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种新的与食管鳞癌预后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EPAL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等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