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篇留学论文写作技巧分享干货推送

作者:  时间:2019-02-16  热度:

  真是一人写论文,八方着急啊。学术圈瑟瑟发抖不说,大家对写论文的讨论度激增一百倍了吧。

  这年过得差不多了,开学在即的,我也发愁啊。赶紧找点写论文方法填补一下心虚。

  毕业论文写得好不好,主要在于参考资料的准备工作是不是做充分了。那些会写论文的高手,在写论文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课题的方向,然后到网上去找大量的相关论文来阅读参考,这样写论文非常高效。

  论文高手,在开始写论文之前,都会大量阅读参考论文,做到深思熟虑、成竹在胸;在写论文的时候,自然心中有数、势如破竹、一气呵成;完成论文初稿之后,反复推敲、通篇布局、精益求精,最后论文自然是成功的。

  论文菜鸟则恰恰相反,写论文之前从来不看参考论文,拿起笔来就写,肯定是肚子里空空如也、脑子里空空荡荡;在写论文的过程中,非常慌乱,一会查资料、一会找数据、一会又通篇翻盘,最后即使把论文写出来了,也是东拼西凑出来的,论文质量自然很差。

  尽可能广泛地收集资料是负责任的研究态度,但如果缺乏标准,就极易陷入文献的泥沼。

  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

  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中国期刊网”、“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和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

  三是国家图书馆,有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图书,学校图书馆往往没有收藏,但是国图却是一本不少(国内出版的所有图书都要送缴国家图书馆),不仅如此,国图还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国政治和政府的外文书籍,从互联网上可以轻松查询到。

  如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做论文的时间很长,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有时记录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

  看过一些文献以后,我们有很强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都陈述出来,仿佛一定要向读者证明自己劳苦功高。文献综述就像是在文献的丛林中开辟道路,这条道路本来就是要指向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直线距离最短。因此,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就行了。推荐阅读:留学生如何写出高质量Literature Review?

  综述是你查阅相关文献的成果。任何研究都要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并且遵守学术传统,而不是空穴来风。

  你需要告诉读者,关于这个问题前人研究到了何种地步,有什么缺陷,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拓展。

  任何与本文相关的重要成果都应当在综述中得到体现,并且在参考文献中列出。综述不是概述,不能泛泛地引用和概括,要有扬弃,特别是有批评。否则,如果别人都做好了,要你写文章干嘛。

  综述比较容易看出作者对该领域所下的工夫,因为作者需要广泛阅读,理解不同论文在关键假设和模型上的主要分歧。好的综述本身就是一篇独立的文章。

  一般认为,学术论文没有综述是不可思议的。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ion)”区分开来。

  我们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如“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外政府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和问题”等等,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

  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 Review 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 (critical thinking) 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

  约翰 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

  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 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5. 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其实这里不仅是要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找到你要从事的这个研究的基石(前人的肩膀),也就是你的研究的出发点。

  其实一篇好的论文必须是需要有好的论文结构以及强的逻辑顺序的。例如,每一篇论文的introduction只能占:总字数的10%左右,主题段落的观点也需要“balance”。那么优质的论文结构以及逻辑来自哪里?在你写作的时候,怎么样不浪费时间去思考一篇文章应该写什么内容?论文计划(essay plan)是必须的!

  在论文的plan里面不需要包含重点信息的具体细节,只需要把主体重要的要点记录下来即可。

  -paragraphs:同样的每一篇文章都需要有自然段,没个自然段也必须只能/仅有一个核心的主题思想,并且必须遵循SEXI结构:

  A TOPIC SENTENCE:每个自然段都必须有主题段,一般1-2句话即可,主要目的就是告诉读者本篇文章的核心点在哪儿。

  A FULL EXPLANATION:完整并有逻辑的在文章中叙述你所想表达的观点(改写)这样的表述应该充斥着文章的绝大部分段落信息。这里给到英国牛津大学PHD学生的一篇高分作文呈现叙述的A FULL EXPLANATION

  examples:说话要有理有据,那么论文的文字表达也是如此。不同的支撑能够带来不同的效果,这里提供举例子的验证论据的方法。一般都是需要用singposting words( for example)来引出例子。

  why is this point important?表达了论点论据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表达为什么所陈述的内容是重要的,描述的必要性是非常重要的即每一个论点论据对于本篇文章的意义所在是什么?

  -conclusion:同样的每一篇文章都必须有一个结论,简要的总结一下文章的内容。这里需要提点就是不需要再描述细节,简单的再次陈述主题段落的信息即可。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