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群峰逶迤,岗峦叠翠,清澈的新安江水闪着粼粼波光流过屯溪……,俨然是一幅大画家黄宾虹笔下的山水画卷。原为徽州府治的屯溪现在是黄山市府所在地。环屯溪的歙县、黟县、祁门县、休宁县、绩溪县和婺源县六县古称新安郡,因境内有新安江、新安山而得名。春秋时期,新安地属吴国,吴亡归越,越亡归楚。秦、汉迭有更名,至晋太康元年改称新安郡,宋徽宗宣和三年复更名为徽州。建国后徽州地区区划数次更迭,现称黄山市,所辖县区除了歙、黟、祁、休4 县还包括屯溪区、黄山区(原太平县) 。这块人杰地灵的宝地,不但成就了程朱理学、江戴朴学、新安画派,养育了著名教育家、学者陶行知、胡适等精英,创造了徽商四百年昌盛的奇迹,留下了美仑美奂的徽派建筑,还为中国、为世界的传统医学贡献了极其珍贵的“新安医学”。
上世纪80年代初,邓大学教授首先提出要把“北华佗,南新安”作为安徽中医的优势加以继承发扬的战略构想。此后,安徽多次召开“华佗医学”和“新安医学”学术研讨会,“北华佗,南新安”成为安徽中医传承前贤、继往开来的重要支柱与历史靓点,并被正式写入《安徽省发展中医工作条例》。如果说“华佗医学”堪称一枝独秀的话,“新安医学”则是群星闪耀、璀璨辉煌。
实际上, “新安医学”不是单一的学术流派,而是名副其实的“集团军”,应属地域医学范畴。著名学者李济仁教授主编的《新安名医考》收录新安名医多达669人,其中,255人撰写了医学著作461部。肇始于东晋,兴起于宋元,鼎盛于明清的“新安医学”,以其人才辈出的医家、不计其数的著述,将永载史册。
现把“新安医学”有代表性的医家及其著作介绍给读者,以期共同继承,使其发扬光大。
张杲,字季明,歙县人。南宋人( 1155年~1225年)。世医家庭出身的张杲以儒业医,精研岐黄五十余载,博览群书,留意于多种文史著作中医学典故等资料。收录既多,欲满一千,即编书以传世。南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张杲34岁时撰成《医说》初稿。其后36年间,他不断修订、补充,蔚成大观,并加评论和自己临床体会。其时,张杲已年届七旬,始将《医说》定稿付梓。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