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对有关《儒林外史》研究的重要论著进行整理与研究,内容上分近百年《儒林外史》经典论著、吴敬梓及《儒林外史》论著提要、《儒林外史》学术大事记三大板块,勾勒出百年来相关研究的学术发展历程和重要学术命题、学术论点。
本书所选文章上自1920年代下迄1990年代,评介中例举的看法、观点则上自吴敬梓的时代下迄2010年代,涵盖各个时段。立论亦角度各异,诸如考证作者家世、生平,探讨思想背景、文化渊源,阐发作品内容、主旨意蕴,发掘人物与情节本事,分析艺术特色与成就,评论影响及地位,大致可勾勒出百年来《儒林外史》研究的学术发展史程,反映出其间出现的重要学术命题及主要论点。
本书的编撰得到陈美林、刘世德、李汉秋、张锦池、萧相恺、王平等前辈的支持,授权编者全文录入他们的大作。在此向诸位先生致以诚挚的感谢!
还有几篇全文收录的大作因各种原因,我们未能联系到著作权人。祈著作权人见到本书,与编者联系(Email:)。
本书的编撰凝聚了我们的导师陈文新先生的心血,武汉大学出版社学术分社社长胡程立等也给予了宝贵的支持,在此致以诚挚的感谢。
全书评介部分由甘肃政法学院的甘宏伟、福建农林大学的白金杰共同撰写,前言、学术论著提要、学术史大事记由甘宏伟撰写,全书由甘宏伟修改统稿。
这只是大致的分工,实际的撰写过程中,我们经常互相交流,每一部分都有我们共同的心血。“学术论著提要”部分,我们尽力搜罗,但因条件所限,难免有所遗漏。而对于编者未能阅及者,特别是港台及海外论著,作存目处理。
最后要说的是,做《儒林外史》研究,每当面对前辈时贤的宏论,我们总不由想起吴敬梓笔下这样的一幕:马二先生曾经那么诚挚待匡超人,鼓励他,提携他,关心他,帮助他,后来他竟在别人面前对马二先生放大言道:“这马纯兄理法有余,才气不足”。
面对吴敬梓写的这样一个故事,我们总是诚惶诚恐,生怕一不留神犯了匡超人妄议马二先生这样令人羞愧难当的错,生怕评介前辈时贤的大作时不能说到点子上。研究《儒林外史》,却犯起吴敬梓所讽刺的人物所犯的错,不管有意还是无意,那是多么令人尴尬、让人汗颜的事啊。心中存有这样的想法,我们努力理解,尽力做好,但限于学识,难免有失妥当,还祈望方家不吝批评、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