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论著】肝细胞癌中心瘢痕MRI特征与病理的对照分析

作者:  时间:2018-12-21  热度:

  中心瘢痕是肝脏肿块病变中相对少见的影像征象,但对于良性肿瘤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1]。中心瘢痕还可见于其他肿瘤性病变,如较大的血管瘤、纤维板层样肝癌以及肝内胆管细胞癌等[2],但发生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瘢痕征象仅见个案报道[3]。笔者旨在探讨中心瘢痕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CC,术前进行过MRI检查且具有中心瘢痕征象的13例患者。男11例,女2例;年龄21~70岁,中位年龄55岁。

  采用德国Siemens Magnetom 1.5 T超导MR机,联合应用体部相控阵线圈和脊柱线圈。行多次屏气快速自旋回波T2WI和两次屏气二维梯度回波T1WI正反相位成像,应用三维屏气抑脂梯度回波序列行常规动态增强成像。

  由2名从事肝脏影像诊断的放射科医师,在工作站上采用德国Siemens Syngo软件共同分析并记录以下表现:(1)一般情况:HCC病灶数目、位置(段/叶)、大小(最大径)。(2)中心瘢痕定性分析:形态(星形:薄间隔从中心到病灶外周放射状改变;裂隙状:无放射状间隔的不规则形态)[4];平扫信号特点(T1WI与周围肝实质比较分为低、等、高信号,T2WI以周围肝实质信号为参照分为低、等、高信号);动态增强特征(分为动脉期不强化,后期延迟强化;动脉期不强化,后期无延迟强化;动脉期强化,后期延迟强化;动脉期强化,后期强化减退)。(3)病灶主体定性分析:病灶形态(结节型:边界清晰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可伴有明显的纤维包膜;结节突起型:边界清晰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但有1处或多处局部突破;结节融合型:多个明确结节相互融合,每个结节可有清晰的边缘;浸润型:边界不清晰且形状不规则[5]);平扫信号特点(与周围肝实质和水参照分为低、等、略高、高信号);动态增强特征(动脉期对比剂快进,门静脉期及平衡期对比剂快速减退,即快进快出增强特征;非快进快出征象,包括快进不出、不进、慢进不出、慢进慢出等);其他(有无包膜、有无肝硬化或慢性肝病背景等)。

  由1名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肝脏病理科医师进行分析。手术切除标本以横断位切开,便于与MRI图像对应,记录中心瘢痕形态。对病理标本常规行HE染色,观察和记录瘢痕内组织成分,并区分瘢痕的病理性质[炎症性瘢痕:在网格状疏松纤维组织内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和组织坏死,或伴有水肿改变;血管性瘢痕:在密集和(或)松散的纤维组织中有明显的血管影;胶原性瘢痕:致密、硬化的胶原纤维构成[5]]。

  采用Stata Version 12统计学软件,对不同病理性质瘢痕间的MRI特征采用Fisher法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3例病灶均为单发,最大径3.4~12.0 cm,中位最大径6.7 cm。病灶位于Ⅳ段、Ⅶ段均为3例,位于Ⅷ段、Ⅵ段均为1例,跨右叶2段或2段以上5例。病理显示中心瘢痕的主要成分均为纤维组织,炎症性瘢痕4例、血管性瘢痕6例、单纯胶原纤维性瘢痕3例(图1,图2,图3)。

  图1肝Ⅶ段肝细胞癌(HCC)伴中心炎症性瘢痕。显微镜下中心瘢痕由增生纤维组织构成,其间有淋巴细胞浸润(HE×200)

  图2肝Ⅳ段HCC伴中心血管性瘢痕。显微镜下中心瘢痕由增生纤维组织构成,其间有增生扩张的血管(↑)和散在分布的肿瘤细胞(HE×200)

  图3肝Ⅶ段HCC伴中心胶原性瘢痕。显微镜下中心瘢痕由致密的胶原纤维构成伴出血(HE×200)

  图4肝Ⅶ段肝细胞癌(HCC)伴中心炎症性瘢痕。T2WI示中间瘢痕为星形高信号(↑)

  图6肝Ⅶ段HCC伴中心胶原性瘢痕。T2WI示中间瘢痕为裂隙样高信号(↑)

  图10与图1,4,7为同一患者。MRI增强扫描平衡期示中心瘢痕延迟强化(↑)

  图11与图2,5,8为同一患者。MRI增强扫描平衡期示中心瘢痕延迟强化(↑)

  图12与图3,6,9为同一患者。MRI增强扫描平衡期示中心瘢痕无延迟强化(↑)

  13例中,中心瘢痕形态为星形7例,裂隙状6例。T1WI均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12例(图4,图5,图6),低信号1例。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均无强化(图7,图8,图9),11例延迟强化(图10,图11),2例无延迟强化(图12)。炎症性、血管性和胶原纤维性瘢痕的形态、T2WI信号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态增强扫描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炎症性及血管性瘢痕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胶原性瘢痕T2WI可为低或高信号。胶原性瘢痕,2例无强化,1例出现延迟强化。13例中,11例病灶为结节型,12个于T2WI表现为略高信号,13个病灶均表现为典型的快进快出特征,12个有包膜,12个具有慢性肝病或肝硬化背景。

  本研究结果显示,HCC也可以出现中心瘢痕。Yamamoto等[6]报道,HCC中心瘢痕的出现率仅为3%;Yamauchi等[7]报道,HCC出现中心瘢痕的比例达26%,但Yamauchi等[7]对瘢痕的定义是病灶中心线性或星形低密度不强化区域,这样定义可能导致将肿瘤的坏死、出血当成瘢痕,导致瘢痕的假阳性率增加。笔者回顾性分析了648例HCC患者的MRI表现,13例发生中心瘢痕,发生率约为2%。HCC的中心瘢痕主要由纤维组织构成,在疏松或致密纤维组织中混杂不同成分,并据此分为炎症性、血管性和胶原性瘢痕[4,5,6]。MRI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心瘢痕的病理特征,炎性瘢痕一般T2WI表现为高信号,血管性则为明显高信号,类似海绵状血管瘤的T2WI信号特征,而胶原性则表现为低信号[4,6],本研究中部分胶原纤维瘢痕T2WI也表现为高信号,可能与其内混杂出血或肿瘤等其他成分有关。动态增强扫描的延迟强化特征可较好地鉴别炎性、血管性与胶原性瘢痕,可能与胶原瘢痕为硬化的纤维组织有关。

  中心瘢痕还可见于其他肝肿瘤或瘤样病变,如FNH、海绵状血管瘤、纤维板层样肝癌等,单纯依靠中心瘢痕的MRI表现尚不能可靠鉴别以上病变[8]。如FNH中心瘢痕一般是富含血管的瘢痕,与HCC的血管性瘢痕不易区分[8],因此,除了要熟悉瘢痕的表现外,还需对病灶主体的MRI表现进行分析。本研究中,虽然HCC具有中心瘢痕,但13个病灶的主体表现基本符合HCC动态增强典型的快进快出表现,12个病灶有包膜,肝实质有慢性肝病或肝硬化背景。FNH病灶主体在T2WI上表现为等或略高信号,动态增强动脉期病灶整体均匀强化,后期呈等、高信号,不同于快进快出表现[1,8]。具有胶原瘢痕的HCC与纤维板层样肝癌鉴别也需要分析病灶主体的表现,纤维板层样肝癌动态增强动脉期有强化,后期延迟强化且伴不均匀改变,中心瘢痕可延迟强化[2,8]。海绵状血管瘤主体一般T2WI呈明显高信号,且动态增强扫描呈向心性填充表现[8]。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样本数偏少,样本的选择可能存在偏倚,而且未纳入其他疾病患者进行鉴别。

  综上所述,HCC中心瘢痕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组织,MRI动态增强征象有助于鉴别胶原性、炎症性和血管性瘢痕,但对病灶的鉴别诊断仍需把握病灶主体的MRI表现特点。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