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提纲的写作方法详解_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毕业论文提纲的写作方法详解 毕业论文属于学术论文中的一种, 其写作格式与写作流程都应该严格按照学术论 文的标准完成。 一般写毕业论文需要经过以下环节:确定选题意向→确定导师→ 搜集材料→选题→编写提纲
毕业论文提纲的写作方法详解 毕业论文属于学术论文中的一种, 其写作格式与写作流程都应该严格按照学术论 文的标准完成。 一般写毕业论文需要经过以下环节:确定选题意向→确定导师→ 搜集材料→选题→编写提纲→写开题报告→撰写论文→修改论文→答辩。 由此可 以看出,编写提纲是形成论文结构的主要环节,对后续的过程有重要作用。但在 实际写作中, 很多同学没有写提纲的习惯,写作过程就是一个想到哪就写到哪过 程,导致逻辑混乱、层次不清等问题的出现,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其实提纲就 是将写作思路具体化,有助于从大局的角度审视论文,从而使论文结构更合理、 更科学,写作上并没有固定的要求与格式。因此,还是建议同学们都要养成写提 纲的习惯,将写作过程具体化、规范化,为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基础。 一、提纲在论文写作中的作用 提纲在论文写作中具有普遍性效力,是论文草拟时有序展开的“路线图”。提纲 写得越详细,写起来越省力。据有关统计资料证明,世界上先拟定提纲,然后按 提纲进行写作的科技人员,约占总人数的 95%以上。论文的提纲, 类似建筑工 程中的图纸, 可以帮助作者勾勒出全局的框架或轮廓,形成完整而有序的程式安 排。提纲的编写,意味着论文框架的生成,意味着从无序走向有序,也意味着感 性意图被转化为理性的整体蓝图。有了提纲,意味着“理扶质以立干”,写起来, 就有了可依据的图式,便于“文垂条而结繁”(陆机《文赋》)。事实上,拟定 提纲的过程,本身就是理顺思路的过程。经过提纲上反复的推敲和思考,思维会 更加周密,布局会更加有序,反映到行文内容和结构形式上,自然层次分明,有 条有理。这就是古人所谓的“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 (李渔《闲情偶寄》)。 不写提纲的同学, 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写提纲的方式, 没有形成 “规划” 的习惯。 在现代网络、图书、报刊等资料极其丰富的情况下,毕业论文作者往往通过现有 资料进行剥离、组合。相当多的学生平时写文章没有写提纲的习惯,在“草鞋无 样,边打边像”的盲目行动中“摸石头过河”。到了写论文, 就来一个“文心 钓论”,将“钓”来的零甲碎片一块块地“缝”起来, 结果是义脉不贯, 臃肿重叠。 论文写作与文学小品写作截然不同。 写诗, 写散文, 往往是“意识流”的过程,确实有点“草鞋无样,边打边像”的味道。因为文学 作品,是情绪化的,感悟性的,事先定出逻辑框架反而会成为性情表达的桎梏。 而学术论文是理性化的, 是研究成果的表述, 需要在一种有序的逻辑框架中进行。 提纲缺失, 会造成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没有总体的思路, 写了一部分, 觉得不行, 推倒再来,造成时间、精力上的浪费;二是写出来后,会出现纲目混乱、层次不 清、逻辑不畅、分类不当等问题。这正如修建宫室,事先没有清晰的图纸,凭感 觉修建,结果建到中间又拆,劳民伤财,或等到建成后,出现缺乏统一规划的问 题。古代文论家早已指出, 文章“若筑室之须基构”,需要“总文理,统首尾, 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 使杂而不越者也” (《文心雕龙·附会》)。 可见,提纲的作用,相当于建筑中的图纸,“先筹何处建厅,何处开户,栋需何 木,梁用何材”(李渔《闲情偶寄》),标明结构的各部分之间按一定的组合关 系联结序列,使具体操作时有“图式”可依。 二、如何编写提纲 毕业论文的提纲, 可分简纲和细纲两种类型。简纲一般用标题式语言标出纲目要 点,概括出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列出主要的纲、目,写明分为几个部分, 几个层次,及相应的中心、重点、主要观点、结论等。简纲拟定时,只需要运用 一些简单的句子甚至可以用词与词组加以提示, 把材料名目与相应的论点组织、 串连起来,编成有机的序列即可。它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是,由于这类提纲 的内容是高度浓缩的,除非作者事先深思熟虑,做到了心中有数,否则会在具体 内容展开时遇到困难。 细纲不仅有框架,有纲目,而且有内容,有细目。换句话说,它在标明文章各部 分标题的同时, 还常用完整的句子把各部分的内容要点概括出来。细纲需要写出 的内容有:标题;序言要点;章标题;章标题下节标题(或节内容提示语);节 标题之下层内容提示语;层内容要点及所用材料(论据、例证、数据、图表、公 式的名称);结束语要点。必要时,对于部分之间联系、过渡问题,也应当用提 示性语言或关键词标识出来。 由于这类提纲具体详细, 因此行文时就能依次展开, 比较省时省事。 在实际写作过程中, 我们可以根据写作对象的难易程度、自己对内容的熟悉程度 以及论文题材的具体情况, 来决定使用简纲还是使用细纲。由于本科毕业论文的 篇幅较长,一般在万字左右,加上初学者需要细密排序,因此,最好是使用细纲 方式,写出三级或四级纲目关系的布局安排。论文写作过程中,草拟初稿是文本 初型生成的基础,所以需要精心打造。提纲用序号排成逻辑序列。其间文字的表 述可用标题式,可用句子式,也可二者交插使用。多数情况下,表示大小题目用 标题式,表示内容用句子式。所涉材料自然不能“和盘端出”,而是标记出其名 称,并提示出某书某页,便于寻查。 论文正文的纲目排列方式有交替式、队列式和纵贯式三种。 交替式意味着汉字序数词和阿拉伯数字交替出现,通用的方式是:一、(用于章 标题);(一)(用于节标题);1、(用于分层内容);(1)(用于层内几点 问题)。交替式纲目排列在文科论文中使用较为普遍。 队列式即用阿拉伯数字分级排列,章标题的编号为“1,2,??”;节标题的编 号为 “1.1, 1.2, ??” , “2.1, 2.2, ??” ; 层标题的编号为 “1.1.1, 1.1.2, ??” , “2.1.1,2.1.2??”。队列式纲目排列在理科论文中使用较为普遍。 纵贯式不分级次, 结构上除了开头和结尾,本论部分只用序数词单线排列,一 排到底。它适应于细目繁多而相互之间呈平列关系的内容。序号用“一、二、 三??”或“第一、第二、第三??”,内容繁杂的可达二三十条。这种写法在 毕业论文中属于少数现象。 三、在提纲上进行反复的推敲修改 初写论文者编写提纲时,常常出现这样一些毛病:纲目不清晰,分类不妥当;各 章节各自为政,关联性不强;整体思路上的逻辑关系不顺;不同论点相悖逆;前 后论述出现重复现象;不同段落的笔调不一致; 对矛盾不会思辨,出现片面; 分类不准确;对例外没有排除;层次之间衔接不紧,过渡不顺,等等。在拟定提 纲时就应注意此类问题,提纲写出来后,更要反复、细致地推敲,琢磨,调整, 增删,纠正其中的问题,使之逐步达到完善。 推敲提纲时要考虑的问题有: 框架是否完整?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分论点能否 成立?论证有没有疏漏? 小标题是否合适?题、 文是否相称、 符合? 结构安排、 章节划分在逻辑上是否合理?义脉联结是否紧密?有没有跳跃、过渡不顺的地 方?材料安排是否恰当? 为便于推敲,提纲最好写在 16 开(或 A4)大纸上(便于视觉上的整体把握)。 两边留出空处,先在中间写出纲目框架,再利用两边的空白处加以补充,调整, 更换。推敲提纲要反复地进行,最好是持续一段时间,与查寻、核实资料结合起 来,直到理顺思路,形成规整的框架为止。下面是草改中的提纲样式: 事实上, 在提纲的起草和推敲过程中,作者自觉不自觉地在搜罗、思考,即从 自己大脑信息库和所收集的材料中反复地搜索、归纳、提取有用的材料,并进行 文献查阅,了解涉及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使之和相应的内容配合,以形成文 章的完整构架。 四、编写提纲的几点要求 编写提纲,应注意下面三点要求: 1.确立主旨,通盘考虑。主题不明,纲目就找不到汇聚的中心。拟定、推敲提纲 时,一定要紧扣主题,在主题思想支配下整体地、综合地布阵,力图“举一纲” 而使“万目张”。这样,可以防止节外生枝、脱离主旨而论述。清人刘熙载说: “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可以一言蔽之。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 主脑者是也”(刘熙载:《艺概·经义概》)。提纲布局,犹如一盘棋,一定要 整体地考虑,使每一“棋子”都能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 2.理清思路,有条不紊。提纲体现着作者的综合构思能力。它不能只看外在形式 的部件排列,关键的是内在思路的有序延展和融会贯通。作者思想前进的脉络、 轨道,是结构展开的内在义脉。外在形式要服从内在思想表达的需要。分类是理 清思路的重要内容。 分类时要注意标准统一,防止因分类标准不一致而引起混乱 现象。比如有些同学的论文是某人“学术思想综述”,同一阶次的分类出现人生 阶段、 学术思想变化阶段和学术成果的表现形式三个标准,这就造成了内容的重 复、交叉,显得杂乱无章。另外,形式上、逻辑上的完整与通畅,衔接、过渡、 转折的自然和谐,也是必须考虑的。 3.高度概括,立定格局。提纲是全文外在的间架、大纲、轮廓。在动笔之前先把 它做好、“立定”,全文分多少章、多少节、多少层,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 里该详,哪里该略,从头至尾都应有可依靠的蓝图、路标。当然,这个蓝图和路 标,一定要高度概括,简洁明了,不宜过于繁琐。 拟提纲, 除了用于写出毕业论文本身之外,还包括学会制定提纲这一层意义, 即体现其实习、训练的功能。有些同学的提纲,是在文本写成后,从中提取出来 以“对付”指导老师的。这样一来,其“提纲”即没有起到完成论文的功能,也 没有起到实习、训练的功能。对这种现象,从作者到指导教师,都应引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