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针刺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

作者:  时间:2018-09-10  热度: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为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是以情绪低落、睡眠障碍等为主要特征的情感障碍性疾病。临床以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就医者居多,以脑卒中后抑郁就医者较少。PSD的治疗通常选用抗抑郁药,多数患者服药后抑郁状态会有所好转,但仍有少部分患者因不良反应或其他因素放弃治疗,通常这类患者会因放弃而发生复中。本研究采用针刺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观察治疗前后对PSD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并与口服氟西汀进行对照观察。

  本研究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非针刺组采用安慰针刺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评价患者的抑郁状态,观察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表明,针刺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状态,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初次脑卒中患者,患病初期因躯体功能丧失、社会能力下降、家庭压力增加而承受着较大的社会心理压力,易产生悲观、失望情绪。针灸可通过对脏腑经络气血的整体调整,消除精神、躯体症状,使其恢复正常。根据神经解剖定位,百会、神庭、四神聪位于额叶体表投影区,而位于脑干的5-HT神经元和NE神经元,发出轴突到达额叶、颞叶、边缘系统等精神活动为主的皮质结构,通过针刺这些体表投影区,可提高神经元兴奋性,增加递质的分泌。百会位于巅顶,与脑邻近,又因其为督脉经穴,因此百会与脑关系尤为密切。印堂、四神聪为经外奇穴,同样具有调神醒脑之功。头部针刺可作用于脑干上行网状激动系统(主要起源于脑桥上端网状结构),使大脑皮质兴奋性增加。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浆、脑脊液中单胺性神经递质均减少,针刺可使延髓、桥脑或皮质层5-HT含量升高,从而达到治疗本病的作用。研究认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涉及神经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学2种因素。患者突然起病,出现躯体及语言等功能障碍。盐酸氟西汀为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具有高度选择性阻断突触前膜5-HT再摄取受体作用,是临床广泛抗抑郁之一,优点是疗效稳定,缺点是起效慢,且存在不良反应。临床上PSD患者往往因自杀等危及生命,针刺联合口服氟西汀可第一时间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积极性,配合治疗尽快减轻患者及家属痛苦。另外,氟西汀可对较多系统组织产生不良反应,主要有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精神心理系统,血液系统等,不良反应越重,患者耐受生理及心理功能越差。而针刺联合氟西汀可有效抗抑郁,缩短氟西汀起效时间,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故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有效辅助手段。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