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到底有多重要?

作者:  时间:2018-09-03  热度:

  论文,是一个让多少人既头疼又无奈的字眼。曾几何时,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评职晋级的必要硬件,论文影响和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将改革职称的评价标准,不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淡化或不做论文要求;对实践性操作性强,研究属性不明显的职称系列可不做论文要求;探索以专利成果、项目报告、工作总结、工程方案、设计文件、教案、病历等成果形式替代论文要求;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研究成果和创作作品质量,淡化论文数量要求。

  在职称评审“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当下,国家《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的出台,无疑是一个惊天喜讯,给广大基层评职者松了绑。一时间,职称评审告别“三唯”( 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时代成为互联网上的热词。

  论文,到底是只什么“鸟”,让人如此欢喜如此忧,评职与论文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一篇篇看似不起眼的论文,到底有多重要?

  “职改后,评职称到底还需不需要论文?”这是许多人的关注和疑问。大家发现,近年来,尽管国家已经陆续对职称论文松了绑,但在许多地区,职称评审还是与论文挂钩的。半年前,人社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就明确指出,“县级以下基层专技人员评职称对论文不做要求”。意见出台后,各级媒体相继发表了“县级以下基层专技人员评职称取消论文”的相关报道,但基层评职者很快发现,在当年的职称评审中,论文仍然是个“硬杠杠”。为此,许多评职者怨声载道,认为国家政策到了地方就变味。

  其实,“县级以下基层专技人员评职称取消论文”之说只是一种误读。2016年7月,人社部在《关于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的文件中指出,“将改革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对论文、科研等不再作硬性要求,而可用能够体现专业技术工作业绩和水平的工作总结、教案、病历、技术推广总结、工程项目方案、专利成果等替代”。在这份文件中,并没有出现“职称评审将取消论文”的字眼,文件中“对论文、科研等不再作硬性要求”的表述,只是表明国家正在建立多元的更为科学的职称评审标准和考核制度。

  这一判断,在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得到了印证。意见明确指出,“科学分类评价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础,分系列修订职称评价标准,实行国家标准、地区标准和单位标准相结合,注重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创造性,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评价。合理设置职称评审中的论文和科研成果条件,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在这份5000余字的职改意见中,也没有出现“取消论文”的说法。

  “职称评审怎么会取消论文呢?这简直是断章取义的无稽之谈!”北京青年学者石伟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当前社会上议论纷纷的“职称评审取消论文”之说,是对国家职改政策的误读。“维护学术道德,规范学术行为,建设良好的学术环境,构建多元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才是建立科学而公正的职称评审制度的根本,这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石伟达说。

  “如果把(论文)这些硬指标取消了,那是不是就完全成了领导说了算?”早些时候,以《中国教育的100份诊断报告》、《走出一个时代的教育困惑》等研究专著享誉业界的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打破职称评审中的“唯论文论”,虽然在中央层面已经做出了调整,但是具体实践中却很难落实。熊丙奇认为,这种困难固然与很难打破现有的论文利益链相关,更是因为职称论文的评选标准是与整个职称评审体制相关。如果取消了论文的标准,而职称评审制度没有进行相应的改变,后果可能更为不利。

  熊丙奇的观点并非一家之言。比如在教育界,早在六年前,针对“教师职称评审要不要取消论文”的争议,国内著名的《教师报》就曾发表中学高级教师、教育评论家严丽荣的署名文章,直陈“评职称,不能让论文走开”。 严丽荣认为,把论文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一个条件,是对教师的一种鞭策和鼓励。论文写作的过程,就是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过程;论文的质量与数量,衡量着一名教师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水平;一个没有相应教研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教师,自然不是称职和优秀的教师。严丽荣说,职称评定中的关键环节是要重视“论文打假”,还教师一个职称论文评审的公平、公正环境。

  “职称评审呼唤公平公正,科学评定才是治本之策。国家深化职称改革,是为了遏制科研腐败,而绝不是限制科研发展。”正如北京学者石伟达所说,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推进这项工作,探索更为科学的职称评审标准和考核制度。各地也结合人才实际,做了一些大胆尝试。元旦前夕,在国家《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印发前,许多地区就纷纷出台相关文件,对一些应用型人才的职称评定不搞“一刀切”,打破职称评定中外语、计算机、论文的“硬杠杠”。

  一则来自《南京日报》的报道说,从2017年开始,江苏省重点解决片面将论文、专利、项目和经费数量等与科技人才评价直接挂钩的做法,不将论文发表等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

  而在辽宁,专门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成绩优异人员评职称开辟了“绿色通道”。辽宁省人社厅、科技厅于2016年12月联合下发的《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成绩优异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暂行办法》明确指出,科技成果转化成绩优异人员评职称无需论文、外语。

  但是这些职改举措,并没有也不会消减论文在职称评审中的重要作用。对专业技术人才来说,论文是其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是一个专业人才科研成果的书面表达。“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其学识水平与业务成绩的重要指标,也是考核他们能否晋升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职称评审时,怎么会取消论文这重要一项呢?”对社会上议论纷纷的“取消职称论文”之说,石伟达表示不解。

  在石伟达看来,学术论文就是学术论文,从本质上说,它与职称没有直接关联的关系,只是作为个人科研成果的结晶,论文的高度决定了科研者职称的高度。石伟达认为,作为专业技术人才,必须树立正确的学术观,要端正学术态度,净化学术氛围,脚踏实地做好科学研究;作为职称评审部门,要唯才是举,不能因为学术造假者的几颗老鼠屎,坏了学术论文这锅汤,更不能让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学术造假者“背黑锅”。

  浙江省人力社保厅专技处处长程爽1月9日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更是一语破的:“这两天很多(媒体)头条标题打着‘评职称不再要求论文、外语、计算机’,乍一看很醒目,其实是错误的,《意见》中是说对论文、外语、计算机不做统一要求,不是一概不要,也不是统统都要”。程爽认为,全面实行分类评价,就是改变“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标准,引导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回归本职,有些需要用到论文、外语、计算机的岗位还是会做要求。

  学术论文是专业技术人才展示其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科研成果的最佳形式,是对自己阶段性科研工作的盘点和总结。那么,一般情况下,都有哪些人需要发表论文呢?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看,主要有以下这些:专业研究机构的科研工作者;高校教师与科研人员;需要技术认定评定的各行业专业人员;在校博士或硕士研究生;优秀本科学生;免试直读硕士等。这么一个庞大的学科研究和论文写作群体,正是中国科学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正是这个群体中存在鱼目混珠者,才滋生了种种不该有的学术不端、学术造假乱象。

  为什么会这样?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杂志曾发表专文,认为“学术不端是表象,病根是因学术进了名利场”。一位业界专家指出,从我国目前的人事职称制度来看,对科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实行差额制评审职称以来,需要评审职称或晋级的工作人员压力相对增大。可以这么说,现在评职称,不是看我们是否在科研要求上达标的问题,而是看谁的科研成果多、谁的科研能力强的问题。科研成果排名落后的人员,必定要在职称评审上遭到淘汰。

  “而另外一个方面,从我国知识产权落实的进度来看,对发表论文的审核要求也会越来越严。”这位专家指出,这就意味着,各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门槛将越来越高,专业技术人才发表论文将越来越难。

  学者石伟达对此有同感。他认为,国家最新出台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研究成果和创作作品质量,这实际上是对职称论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学术期刊主办单位,也会加大论文发表审核力度,严把学术质量关。这些,无疑会造成发表论文的门槛越来越高,过去那种质量低劣的论文将无处发表。

  但门槛再高,真正做学问的人总是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发表和认可,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一篇优秀的论文都是检验一个专业人才学识、能力的重要凭证。而且随着国家对质量低劣学术论文及相关期刊的整肃,将会带动大家更高昂的学术论文发表热情。

  据了解,在大学读书的本科生已经成为新的论文发表群体。这些金榜题名的时代骄子,一步入大学校园,就渴望成为班干部、三好学生;渴望进入学生会、学校社团……没点真本事,拿什么当“敲门砖”呢。于是,尽管功课压力很大,他们还是要挤出时间,围绕着专业学科做一些学术上的书面表达。在西部某大学读研的山东济南小伙子李博和老乡王健从步入大学那天起,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积累和耕耘,随着一篇篇学术论文的发表,终测的时候,他们双双获得了加分,拿到了令学友羡慕的奖学金,成为校园里屈指可数的学霸。

  付出,就会有回报。毕业找工作时,这些平日里流汗浃背写下的学术论文,成为学霸们应聘理想工作的“敲门砖”。来自四川巴中的女学生孙丽在北京读大二的时候,在学姐的提示下认识到论文的重要性,她一有时间就钻进校图书馆查资料、找数据,并主动向导师和学友请教,很快掌握了论文写作的要领。大学期间,在提升自己学科成绩的同时,孙丽先后撰写了5篇学术论文,相继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在她的带动下,班上几个要好的学友自发成立了科研学术小组,仅一年时间,几乎每个人都在刊物上发表了学术文章,有的还在学校举行的科技论文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三年后,毕业回到巴蜀老家的小孙凭借自己在大学期间发表的学术文章,轻松地通过了当地某央企的招聘面试。

  论文,真的有这么顶用吗?多年来,“三轮博士”蔡伟的故事在坊间传为美谈。蔡伟是辽宁锦州人,1991年高考落榜后在老家靠蹬三轮谋生,但他利用业余时间潜心钻研,在国家重要期刊上发表了多篇有独到见解的论文,最终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取得复旦大学破格报考博士研究生的机会,成为我国建立学位制度以来第一个以高中文凭考取博士的学子。

  多年来从事大学生论文指导工作的林凡博士告诉记者,论文就是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按照林凡博士的解释,论文大致分两种:一种是毕业论文,无论是大学本科生、专科生还是硕士生、博士生,毕业前都要写论文,还得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否则无法毕业; 另一种是指在报刊上发表或者在学术会议上发布的论文,这种论文体现了一个人的科研能力,对自己晋级升职很有帮助。

  但现在许多大学生并没有认识到大学期间撰写论文的重要性,有的大学生连毕业论文都东搬西抄,不放在心上,有的干脆花钱找人代笔。“其实,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发表几篇论文,在关键时候很起作用。比如本科生保研、推研,在同等条件下,申报者如果有几篇重量级的论文发表,保研就有绝对的获胜优势。还有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毕业,都需要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这些无疑需要提前准备,未雨绸缪。”林凡博士说。

  这些年,除了在大学里指导自己的学生论文写作外,林博士还忙里偷闲,指导社会上成年人中高级职称论文写作。从讲师到工程师,从高讲到高工,许多人都得到他的指导。用林博士的话说,这些人中有的科研能力很强,只是文字表达欠火候,许多论文经他一润色,就达到了发表水平。这些人评职前大多需要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几篇论文,如果遇到单位评职名额有限,有的人还需要多发几篇,以提高自己的参评竞争力。

  “我的论文为什么发不了?难道没有关系就发不了论文吗?”这应该是许多论文作者的牢骚和不解,有的作者尽管提早表明自己会按期刊社要求缴纳一定的版面费,三审时稿子还是被杂志社无情地退了回来。

  资深论文指导专家王平湖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包括大学生在内,现在许多作者甚至不知道论文为何物,往往是临阵磨枪,把论文当成一篇普通的作文来完成,东搬西抄凑够字数就算大功告成,这样的文章投出去自然如石沉大海没有音讯。有的作者甚至连笔都懒得动,花钱找个“枪手”代写、代发,根本不管文章质量如何,如此“论文”哪家期刊愿意发呢?即使花钱在一些不知名的小刊或假刊上发表了,因质量不过关,在个人评职选优时也很难起到作用。

  王平湖说,大学生正是做学问的好年纪,尽管功课繁多、压力很大,还是应该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写一些论文。他认为,大学生论文写作尤其是毕业论文写作,是大学本科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阶段,是对学生整体专业素质的综合考核,集中体现了大学生的创新才能和专业水平。而做好这些,对大学生来说将终身受益无穷:一是极大地提升了大学生参加社会工作的岗位竞争力;二是通过论文写作练就一手好文笔,为自己参加工作后做好学习和研究工作打下写作基础。王平湖说,论文写作比的不是文章辞藻有多么华丽,而是看你的论文里有多少实用性、指导性较强的属于自己的创新东西。如果没有这些,再优美的语句也不会打动编辑的心。他建议青年学子平时多读一些专业的学术期刊,从中汲取更多的学术养料来充实自己。

  对于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反映的撰写职称论文之苦,王平湖建议,撰写职称论文要与本职岗位紧密结合起来,平日里要多做研究积累,树立科研攻关信念和学术梳理意识,真正把自己的专业体会和研究成果写进论文中。

  王平湖说,不管是大学生学业论文还是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论文,选对投稿的学术期刊很重要。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有:期刊的读者群、影响因子、出版速度、声望、稿件的录用率等。作者应花些时间浏览准备投稿的期刊,了解期刊的读者群和办刊宗旨。此外,写作前需要研究能展现研究成果的最好文章类型。不是每个研究都需要写成研究论文的形式,也可采用案例报告或快讯等形式。

  王平湖指出,选定好目标期刊后,投稿者要获取期刊的“作者须知”仔细阅读,掌握重要的细节,例如:摘要的长度、论文的章节/标题、写作风格、文献格式和电子格式,等等。要深入阅读目标期刊的近期文章,对比格式,掌握文风。有的期刊已经给出了发表文章的领域,你只要认真地看上三五期就会发现,它们在自己的领域中还是有偏好的,论文作者只要“投其所好”,将大大提高论文的录用率。

  “论文不好发表,原因并不全出在版面费上。论文作者提供优质的稿件,选对适合自己论文发表的学术期刊,才是提高论文录用率的根本。”王平湖如是说。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