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论文写作拖延症吗?快来看这里

作者:  时间:2018-08-21  热度:

  多数高校毕业生和我一样,纠结在论文写作痛苦的深渊中。眼看14,15日就要答辩了,现在有种火燎的感觉,其实写论文在半年前就可以开始,本来3月份应该能搞定。而我发觉自己根本不愿意去面对论文这件事情,一味逃避和拖延,导致现在即将面临的死无葬身之地。

  知道要交初稿了(其实导师让我3月底就要交的),还是不愿意着手去写。然后开始闲逛豆瓣,看到了关于拖延症的文章,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脑子有病啊! 回想这个毛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包括上学期期末考试,考试前两周也不愿意复习了,一直到考试前一天才开始看书,俺知道,这样不好,所以转点文章,大家一起看看咯,我知道和我同病的人不少,须警惕啊~对了,祝拖延患者早日脱离苦海~ (感觉整理的有点多了,挑对你有用的看吧~)

  3.最后拿到成绩的时候,成绩往往不是很差,这样子就强化了自己最适合在之前短期高压的状态下工作的心态,并且对以后的行为不断进行自我暗示。这一个部分写得非常符合大部分有拖沓习惯的中国学生的经历。因为中国学生往往非常聪明,所以哪怕最后只剩一点点时间了,也会完成得不错;从而自认为自己最适合这样子的工作状态。周而复始,反复循环。

  1.完美主义。所有事情都要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要一次做好,所以不愿意匆匆忙忙开始,要万事俱备才行。解决方法:对自己说现在的状态就已经很好,可以开始了。每有一点进展都鼓励自己。意识到一点错误都不犯是不可能的。伟大的作家,诗人,艺术家都是断断续续完成他们的杰作的,自己也可以如此。

  3.容易颓废。任务太难了,或者别人都不需要做我干吗要做,不能忍受持续做这件事情,等明天再做吧。但是往往明天到了,心里还是不高兴做,又继续往后推。解决办法:寻找一切可以找到的帮助,设法降低事情的难度,取得进展;暂时推迟自己想要放弃的心态,每天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这一点也很符合很多中国学生的现状。因为不是人人都对自己的课题感兴趣的,所以容易产生厌倦感,所以不容易定下心来完成相关任务。解决的办法如上所说,向别人寻求帮助,听取建议,同时可以把任务分成比较容易的小块,化整为零,告诉自己其实每一个小部分都很容易就能完成。

  1. 百分之二十的人认为自己是长期拖拉的人。对他们来说拖拉是一种生活方式,虽然并不适应它。这种状态充满了他们的生活。他们不能按时付帐单,他们忘了买音乐会的门票,他们直到圣诞前一天才去买礼物……

  3. 拖拉并不是时间管理或者计划方面的问题。拖拉并不因个人对时间的估计能力而不同,虽然这些人会更乐观一些。Ferrari 博士强调说:要一个拖拉的人做一个有计划的人,就像让一个长期消沉的人马上振奋起来一样。

  比如我更想明天做这件事,或者有压力我才能做好,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拖拉者的另一个谎言是时间压力会让他们更有创造力,其实这只是他们的感觉而已,他们是在挥霍时间。

  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念头就能马上改变。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高度规范的认知行为治疗来解决。对行事拖拉的人进行劝诫就如同让抑郁症患者高兴起来那么困难。法拉利教授认为,劝导对拖拉症患者来说作用微乎其微,关键还是要靠自己下定摆脱拖拉惯性的决心,这需要很大的精神动力才能完成。试着结合以下10个窍门,可能会更容易一些。记住,每达到其中一项,你就离成功进了一步。

  →处方:总想把事情做的完美一些,但压力越大就越担心做不好事迟迟不敢付出行动。总是把万事的结果定为,不是成功就是失败、只要作错了一点,做的再好也都是错的。出了事就算不是自己的责任也会揽到自己身上。首先得醒悟自找担心是多么消极的事情。假如,在准备报告时,最初就能写出完美的报告是不可能的。一定会有一些偏差也有理论上说服力较小的地方。所以,完美是不存在的。追寻一下到现在为止你所做过是事有多少事是完美的,一定没有特别完美的事。但一定也没耽误什么事。

  →处方:对过去一些失败的记忆会变成一种压力。想治好自我指责的病,可以把责任都推托到别人身上。不要因为善良的自卑感而把一切问题都自己扛。这样只会让你的自信心下降。轻视自己之前先把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吧!然后,用另一种方式解释自己的失败。比如:在小组功课中有了一个好的创意。但因为没有时间,结果在报告中露掉了。在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如果是自我指责的人就会想:哎!因为没有发表这个创意,以后教授知道了会不会扣我的学分呢?取代上面想法的应该是我真了不起,能有这么好的创意。或下次写报告时用就可以了。那一定比这次轻松多了。

  →处方:怎么会这样?到底那时候为什么那么做?即使在过去的事情里找原因也不会有什么改变。澄清一件事也解决不了问题。因为事情是由几种因素合成的。什么时候才能把事情一一都弄清楚呢?在公司写企划案的时候写不好的原因也有很多种。期限太短或过去写过一次结果被上司责骂了一顿,留下了创伤。还有就是还没找到资料等等。澄清问题对以后没有任何帮助。所以,要往可以解决问题的方向行动。做企划案时应该想:这次应该跟其他公司比较着做看看了。 如果这样想着行动的话一定有效。

  →处方:在苦恼的边缘走不出来的人是因为被自己错误的想法封锁住了。一定要从误区的牢笼里走出来。为了打破错误的想法扪心自问一下自己假如,我是能做到○○事的人,应该先想些什么?先做些什么?假如,做报告的时候,因为忙于某些事迟迟没做出来。这时,应该想如果我是个做报告的能手,应该先做什么事呢?考试成绩不好,但还得向父母交代的时候应该想假如,我是个成绩不好,但能向父母主动表白的人,应该先做什么事?想这些问题的时候,不能用太长的时间。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正确答案。所以直接实第一个想发就可以了。

  case 5:我在所有决定中没有自信。当决定了做某件事的时候,往往因为不确定是对的还是错的而烦恼。这样一来事就一拖再拖。不是因为我懒,而是因为每次都不能付出行动。所以人们都说我办事的效率不高。

  →处方:你在想自己的想法对不对那是因为为了想这个办法用了那么长时间,付出了那么大的努力,但要是失败了怎么办?就不就功亏于溃了吗?因为这些不安感一直浮现在脑海里。所以不想做任何事情。首先,做选择时把心放空,在不要太长的时间里考虑尽量完全,然后按心所属选一个,谁都没有权利说对错,只要你坚定的走下去,一定有所获。很多时候认为决定错误只是因为没有作另一个决定而已,没有亲身经历,永远无法感受其中滋味。作出决定后,大胆朝前走吧,相信你面对问题的能力和无限潜能。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