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4月20日电(庞雪汀)今天,《中华民国专题史》(简体版)正式在南京发行,该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提议,两岸四地史学界70名学者历时五年撰写而成。近70名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出席了当天的发布会。“《中华民国专题史》是一项划时代、历史性的成果,将对两岸学术发展与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教授张东刚说。
《中华民国专题史》分为十八个专题,共计800余万字。它的成功出版,是两岸四地历史学者的首次合作,在学术领域尚属首次。此项目由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教授张宪文、台湾中研院教授张玉法联袂领衔,联合两岸四地70位著名专家学者协同研究、合作撰著。该书采用专题史研究的体例,突出中华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点或重大历史问题,论述了中华民国自1912年至1949年之间的政治、政党、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历史。这项工作无疑从学界、文化的层面,让两岸四地求同存异、求同化异。
作为该项目的合作方,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张异宾代表南京大学致辞。他说,南京大学此次有幸牵手海峡两岸四地学者开展的此次学术合作,无疑是两岸分隔后的一次成功典范,期望今后仍有这样的合作,南京大学将继续提供大力支持,以期对民国历史研究和两岸关系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育部张东刚司长代表教育部致贺词。他认为,这部历时五年之久的大型著作,是两岸四地学者协同攻关的标志性成果,也是两岸四地科研合作的示范性成果,其科研组织方式和学术创新,将为文化传承创新做出重要的贡献。同时,他认为,《中华民国专题史》的出版,解决了许多民国史领域的重大理论问题、认识问题,推动了民国史研究的进展。作为两岸历史学界第一个大型的合作研究项目,是史学界的大喜事,它的影响将是深远的。该成果的面世,也显示了两岸学术繁荣的深度推进,并期盼两岸四地学者有更多的成果贡献给当代和人类,彰显中华学术的影响力。
为了进一步加强两岸四地的学术交流,在出版发布会举行前,主办方还组织了“海峡两岸四地历史学者学术交流会”,来自两岸四地的70位历史学专家学者,在会上就如何深化中华民国史研究展开了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