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远成论著诗画连载

作者:  时间:2018-07-29  热度:

  别名李林峰、墨叙,号上川墨客。国家高级美术师,当代实力派书画名家,中西方各类画画家、艺术家。现为中国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研究院一级美术师……到目前已有三十多幅国画作品曾被香港、台湾及新加坡等名人收藏,五十幅以上国画作品在国内文化及学术机构、收藏家等处收藏。同时也为社会培养出了一批出色人才,其中香港水彩画人士一名,大陆书法人士两名,现已成为国家级水准会员。

  本人书画作品曾多次参加北京全国性书画大赛、国家级大展赛并博得大奖,同多篇学术论文或其它文刊诗词等(连同个人相关资料)也曾在中国国际专家交流网、百度百科及全国范围类多家学术单位、网络载体以及香港地区多家文化传播媒体、载体和分布到一百多个国家地区之杰出华人每年组办的诸如文化、艺术、经验、成果研讨等交流会刊资料中发布及获得公众认可,2011年被推荐合格入库中国国家人才网专业人才库;

  个人资料及艺术论文再次受邀中国国学院大学暨《共和国杰出国学专家名人录》等,曾被诸多单位授予:优秀书画家、当代实力派书画名家、当代书画百杰、当代美术百杰、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事业成就贡献奖,品牌中国文化行业年度特殊贡献人物奖、国际专家、时代英模、人民英模、中国大陆知名专家学者最佳成就奖等诸多称号。自08年开始受邀出席全国会议中心或人民大会堂或钓鱼台国宾馆暨五一、国庆、新年座谈会以及其他多个领域的诸多杰出先进人物事迹表彰等相关会议。

  中国文化渊源于五千多年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蕰,它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全民族的骄傲。除了典型的四大发明之外,还有诸多方面的伟大成就,成了人类文化的考源。如:武术、气功、医疗、易经等等。然而,中国的绘画又是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佼佼者,它的表现艺术完全体现了中华民族语言交流文化中最为突出的特色,与西方的文化艺术是截然不同的。我们拟将两者略作比较,区分他们的特征及潜藏的艺术含量。

  现时代我国的美术院校重点培养与西方融合的艺术,而传统艺术多在院外及民间流传。故而相当多的人忽略了国画艺术的真谛,此为一大遗憾。西方的艺术表现多讲究直观,以形、色来赢得观赏的第一好感,以求真来逐层刻画,包括水粉、水彩、油画类。再抽象一点,就像飞机上描地球,然后修饰轮廓,强化明暗对比。部分油画将画面深化到塑的地步,用三围的视角展现于平面,然后以较为丰富的色调或以鲜明的对比度将画面进行包装,以至色调鲜明,内容清楚。如雕刻般的把技术与经验精心的组合表现于画面,于是形成了一幅完整的手工艺美术品。而中国的艺术表现风格具有独到的特性,在受历史的影响下,陶冶了画面的表达方式,以幽默、含蓄、间接、模糊以求生动,以意、神为主要素。因为中国的文化交流包括语言、文字、音乐、诗歌、武术等各类艺术的表现形式都讲究这些独到的方法和技巧,并不是那么直观。而绘画艺术的表现早在历史时期中就开始设定为专门传统的纸、传统的笔、传统的墨来组合完成的。

  从工具中毛笔特性正好体现民族气节精神,具有委婉、曲强、潜在、刚柔相济等特点;而墨色从浅表意识来看仅是一团黑,但通过巧手一样可将其分解成无限色阶,或加上色彩管理可进行系统表现,再配合上纸笔更是百般的变化,神幻无穷。因为纸是专门为之而设制的,相对来讲具有吸水强,散发远等特点。故而需要有较深研究的人才能用好它,且具有相当艺术涵养之人方可发挥到淋漓尽致。它所要表现的重点不在于手而在于脑,意境和结构等构思或许占用一幅作品的大半时间。在这一过程中,是由画家的知识面、个人境界、审美品位、修养程度、态度观点、思想情绪、表达技巧等水平的综合表现。

  其实中国画刚好与西方画相反,讲究的是实而不华的内涵,粗中有细等特点,运用创作家的智慧筹造另一个完美世界,组合一切对立的关系来统一画面格局。而在争取观赏者的第一好感不在华丽的着装,却在于优美的结构,就像大姑娘的美不在妆束而在身材与姿势。为了强化观赏者对该作品的深层了解产生的耐看性,大师可选择最简单的笔法、神幻的笔墨效果、或丰富的层次,将更高尚的理念巧妙地表现于画面,让观赏者对之逐层加深了解,就像成语的含义一样,赋予极其丰富的想象空间来让人进行赏识。而画家又可以根据欣赏者的接受层面来决定画面中的内容和表现技法。简单的讲,创作西方作品重点在于经验和表现技术,而国画创作已深化到了人文修养的外在表现。所以,较低文化涵养的人是没有可能看好真正的中国画。而在多数的外国人眼中,习惯把它与中国的政治联想起来,这一点是极端糟糕的。因为艺术是整个民族中的一种文化体现,而绘画属于艺术中的一种表达方式,可以理解为受到政治影响而更加成熟了表达方式,但并不代表以作品内容来反映政治。就如现时代的中国不单拥有自己的稳定,更支撑着全球人类的和平,仍然有用之不尽的素材让国画家在默写时期新篇章,记叙人类经典、赞写大自然、歌颂新生活……

  从现时代的中国书画市场来看,可谓之百花齐放。而拥挤在国画范畴里的作品中多数能反映出没有受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并非以学术概念来完成创作,多是在这发达的信息时期胡乱揣摩而统一了画风,或是纳入了西方艺术后的时新派。若多的国画要素在这新时期的传承中渐入消逝,朝着西方艺术蔓延,不再以意和神为核心去展开构思,唯一追求的是商业化的浅表意识,势以投机的市场眼光来超越时空、超越想象。就像似在火车机身上自配了改道功能一样可以不受任何章规的约束。有极多的艺术家更以全面的商业理念完全倾向于西方艺术,因为在他们认为:经济价值就是衡定艺术的核心,艺术的市场是确立艺术的目标。只有这种途径才能跟上时代步伐。而国画创作中上好的作品素材又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资金去挖掘发现,故而造成失态的局面。除当今的学院派作品多是西方和中西方艺术融入的体系外,拥挤在艺术群体里的还有一类是从事经商抄作,他们的目标不是艺术,是经济市场… …

  祖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在国画学术上积累了大量的技法和丰富的知识,历尽坎坷、饱受风霜,迎取的应该是所谓风华正茂,但却眼看在这改革开放新时期潮流的颠覆中慢慢地消逝,所以国画艺术的延续和发展急需更多人的关爱和支持。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所具有的独到风格,是全球人类文化中最具考究的一种方式。因为在它的几个讲究中,含蓄、幽默是人类语言交流艺术的至高;而间接、模糊的方式又恰好是艺术品表现中最具内涵而耐看的优点。在这和平年代里,在全世界的经济、文化等频频交流中,我相信,中国画将在未来时期会受到更多人士及国外艺术界的认可和青睐,会带动全世界人类文化的发展进入一个高层次的台阶。这一点是笔者通过亲身经历体验而分析的总结。

  解放后的初期笔者出生在偏远山乡,当时的文化教育和经济水平还滞留在最低极限,在没人引导的前提下,独自探索与研究身边的一切技术和艺术,通过反复实践来加深了解,绘画中从线描到色彩的多种形式,仅在三四年自学时期内于十九岁前完成学业,并以作品外出展卖。这些西方绘画的表现在我心里只是技术的产物。而当时的我对中国画没有任何好感,后来随着自己的艺术境界不断提升,借以了解国画来充实艺术时,才发现了国画内涵的潜在,从而彻底改变了我的艺术观点和目标。自认识国画到熟悉运用,尽管具备足够的艺术基础,仍然耗费我十几年的精力来探索才得解,最后在米襄阳书画研究院副院长的指导下才算结束这段学业。所以到后来才发现,国画创作不是老师可以教会的,老师仅能提供一些基础的表现知识和学术概念,成败与否的关键在于后期的个人造化,即来源于自身多方面修养的结晶,因为国画所展现的是智慧而不是技巧,所以跟浅意识的表现水平没有太大的关系。

  中国画的艺术大门是开敞的,当进入这一领域才知道不是宽阔的通道,而是原始的自然等待智慧者去开发,真所谓风光在险峰。不敢想象,从目前的山水、花鸟、人物、仕女、小品等五类中,仅山水画里就不知可以列为多少个分区,而又仅仅在皴法中从历史传承下来的就有四五十种之多。大家知道,从零到九的十个阿拉伯数字可以拼成多少组数字吗?然而这几十种皴法就等于几十位数字,又能组合出多少种风格啊……这又仅仅是皴法,与不同的章法和墨法再加以个人的表现风格特色来组合的话,我想全球的艺术家总人数与它的比例也不上千分之几,而一个画家同时选用几种以上的表现方式其资源也是享用不尽的。可以想象在整个画坛上,非限于以百花齐放之称,更以满山遍野处处花为誉。因为真正的国画创作需要对画家自身的要求相对较高,故而没有可能全面的普及,只有勇于探索艺术高峰的人士以广博的个人境界才能感受到中国画给人类所带来的精彩。

  本篇说明:本文是作者流浪之年对故乡向外以至的回忆赞写,介绍故乡的地理风貌气候变化的壮观景象,想想在异乡多年的生活历程中无可感受那种气候物变的景观。却在思念中感触夕阳送晚风而烦于身边美好景象,相思故里却又恐失控的强烈思乡之感。

  本篇说明:本篇是作者于金田公司的江畔一角的所见。在楼台窗外观看自然美景时,却隐隐约约通过岸边的葱郁银杉林木透视到江心,而疑是竹筏的小舟轻然而过的双波痕纹水面,又见人篙掌岸,又逢岸林小鸟趣鸣,触发本人联想。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